番茄抗寄生性杂草列当的遗传与调控机制.pdfVIP

番茄抗寄生性杂草列当的遗传与调控机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列当属植物 (Orobanche 和Phelipanche spp. )是一类危害作物生产的寄生性杂草,其中埃及 列当 (P. aegyptiaca )主要危害番茄作物,常造成巨大损失。培育抗列当品种是防治列当的有效 途径之一。研究指出,栽培种番茄通常感列当,而一些野生种则表现一定的抗性。本研究选取了 不同类型野生资源50 份,对其抗性进行了评价,利用渐渗系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对抗列当 的QTL 进行了定位,结合转录组学预测了候选基因,并利用突变体初步分析了番茄的抗性机制。 研究结果为揭示番茄抗列当的遗传与调控机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防治埃及列当提供了技术 依据。 本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 1.对47 份野生种和3 份栽培种番茄进行连续两年盆栽接种列当鉴定,结果表明,大多数野 生种番茄较栽培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 14 份野生种的出土列当数、列当总数、列当鲜 重等指标均显著低栽培种,而 S. pennellii LA0716、S. pimpinellifolium PI365967 和 S. chilense LA2751 表现高抗,尤以LA0716 的抗性突出。 2 .对抗列当资源LA0716 和感病品种M82 进一步分析发现,与M82 相比,LA0716 的根部 浸提液诱导列当的萌发率减少了83.40%,不同发育阶段的根部细胞学观察表明,LA0716 接种列 当后期,列当种子萌芽后胚根不能继续生长形成瘤节,逐步变为褐色,表现不亲和反应,导致列 当生长发育受阻。 3 .利用来自野生种LA0716 的渐渗系群体,定位了抗列当性状的13 个QTL,他们分别位于 第1、2 、3、4、6、8、9 号染色体上。其中IL6-2 和IL6-3 包含的QTL (Prt6a 、Pre6a、Prw6a、 Prt6b 、Pre6b 和Prw6b)抗性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小,特别是渐渗系IL6-2 表现尤突出,与M82 相比,出土列当数、列当总数、列当鲜重等分别降低了90.83%、90.96%和73.64% 。基于番茄基 因组信息,分析发现 IL6-2 和 IL6-3 重叠区域(bin 6-E )内Beta (Solyc06g074240 )和 P450 (Solyc06g073570 、Solyc06g074180 和Solyc06g074420 )基因为独脚金内酯 (Strigolactones, SLs ) 合成通路基因。经qRT-PCR 验证看出,Solyc06g073570 和Solyc06g074180 的基因表达量在列当 侵染IL6-2 和IL6-3 的3 个时期均显著低于M82 ,说明P450 相关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导致SLs 合成 减少,从而介导IL6-2 和IL6-3 抗列当。 4 .通过野生种LA0716 和栽培种M82 与列当互作不同时期的转录组学分析可看出,与对照 组相比,LA0716 和M82 的上调表达基因分别有4982 个和7624 个,下调表达基因分别有 5616 个和2492 个;LA0716 和M82 接种列当处理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962 个。进一步GO 注释和 KEGG Pathway 分析,富集到一些响应应激胁迫相关、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类胡萝卜素合成及苯 丙素生物合成等途径相关基因。其中 bin 6-E 区域的 Solyc06g074240 和 Solyc06g073570 、 Solyc06g074180 为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说明这些基因可能是IL6-2 和IL6-3 抗性候选基因;而 且在IL6-2 的bin 6-D 渗入区域还包括抗病R 基因(Solyc06g069290 和Solyc06g069650 )、病程相 关基因(Solyc06g071030 )、应激蛋白基因(Solyc06g069420 )、耐旱相关脱水诱导蛋白基因 (Solyc06g071780 )等,这些基因为IL6-2 抗性优于IL6-3 的原因之一。 5 .进一步利用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途径和植物激素途径关键基因的突变体分析初步表明, c c 与野生型AC 相比,高番茄红素突变体hp-1 和og 均表现一定的抗性,且hp-1 优于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