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断句
一、要看懂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译: 张栻的言论是:“为学没有比分清义和利更重要的。义,是本心所应当做的,不是有所为才去做的;有所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这是张栻论学的要领。
在做文言文断句时,先通读文段,了解文段的大致意思然后再动手,这样准确率会更高,但这要求考生平时要熟读课文,形成一定的语感。
例如:用/给下面一句话断句。
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
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此栻讲学之要也。
要想读懂文言文还要了解一些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这些知识对读懂文言文辅助断句也会有一定的帮助,需要我们平时做一些积累。
2、“故”表原因,放在句首,如:“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二、借助一些文言虚词帮助判断
1、“盖”表推测或原因,放在句首,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3、“夫”“若夫”“且夫”“至若”作发语词,放在句首,如: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岳阳楼记》))。
4、“岂”表疑问等可放在句首,如:“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诗经·采薇》)。
5、“也”“矣”“耳”“焉”可用于陈述句末,表陈述语气。如: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扁鹊见蔡桓公》)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鸿门宴》)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石钟山》)
6、“则”常放在下半句句首作“那么”讲,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7、“乎”“哉”“欤”“邪”可用于疑问句末,表疑问等一般放在句尾,如: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柳宗元《梓人传》),
“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之”作音节助词也可放在句末或分句的句末,
如:
“久之,州署止存东厅一所,门亦废,塞入书院之门。”(清 王枚《睢州志·公署》)。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位置来协助我们判断断句的位置。
三、文言实词“曰”“云”“言”“谓”等可以协助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表示下面是要说的或所说的内容,要与下文断开,如: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兰亭集序》)
“谓”在表示说话时一般译为“对……说”,所以后面一定要加介词宾语然后再加所说的内容,因此断句应断在其介词宾语后面,如“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云……’”(《孔雀东南飞》)。这里的“谓”作“对……说”讲,“府吏”是“谓”的介词宾语,所以断句应断在“府吏”之后。
四、借用一些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经常连续出现句式结构相同的句子,如排比、对偶、对称等,这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它们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如《滕王阁序》的一段文字:“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静以修身”与“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与“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与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与“非志无以成学”结构相同,有助于协助判断。因此,正确答案应是: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顶真、反复也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也可以用来辅助判断。顶真是指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利用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可为我们断句提供方便。如“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再如:“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群英会蒋干中计》)。
反复是指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如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图文转换》 课件 (18张PPT).pptx
- 《羁旅思乡诗》课件(26张PPT).ppt
- 《如何写新闻短评》课件32张.ppt
-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课件(22张PPT).ppt
- 高考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课件(22张PPT).ppt
-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句式复习之宾语前置》课件(21张PPT).ppt
- 高考语文之散文鉴赏技巧 课件(27张PPT).pptx
- 高考专题复习《图文转换之徽标类》课件(22张PPT).ppt
- 高中复习冲刺《论语》分析思想题 课件(55张PPT).pptx
- 高中语文高三一轮复习之语文基础知识——短语类型 课件(20张PPT).pptx
- 高中语文通用《花意象解读——如随啼鸟识花情》教学课件23张.ppt
- 高考一轮复习《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指导》课件(35张PPT).ppt
- 高考一轮复习《练就慧眼识漫画——漫画题解答技巧指导》课件(43张PPT).ppt
- “四读法”快速读懂古诗词 (课件30张).pptx
- 高中必修三《蜀道难》《琵琶行》《劝学》名句趣味串讲 (课件29张).pptx
- 高考一轮复习《正确使用熟语》经典同步课件(55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