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国70周年心得感悟 身边的故事
来时的路
在历史的时间长河中, 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都是渺小的, 时代
中的人更似一粒尘埃。自建国,几十年的风雨,一项项的政策, 生活的一点点变化都被一个个平凡人所记录着。
奶奶的皱纹里藏着这几十年的秘密, 她的眼神她的记忆总让
我着迷。奶奶,今年已经七十二岁的老太太,慈眉善目,总喜欢
两手交叉放在身体前方,似乎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标志。 奶奶,在
一九四八年出生于黑龙江的一个小村庄, 家里排行第四,上面三
个姐姐。我总对奶奶说,还好你晚生了几年, 不然都不知道能不
能见到你呢。每次听到这, 奶奶都笑笑不说话,我明白尽管没有 出生在战争年代,奶奶从小吃过了太多苦。
十三四岁的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每天这个实在说 不上胖的小女孩都会背着差不多等身高的背筐去山坡上打草, 一
小时的路程每天一个来回, 只是为了让全家人在过年的时候吃上
一顿肉,要知道那是一个常年刮大北风的地方, 常常迷了眼脚底
软软的机械地向前走。 那时的她也明白自己不是最苦最累的, 大
姐二姐都出嫁了,三姐每天洗衣做饭忙里忙外家里的一切都是她 操持,因为那时妈妈去世了。
对于那个瘦弱的小女孩来说, 上学是最幸福的事了。 似乎物 质条件匮乏时,人们就总想找个精神的寄托。那个以前只有有钱 人家的儿子才能上的学校现在她也可以去了,去那里读书写字。
尽管没有书包,早晨冷,披着头巾抱着书去, 下午放学用头巾把
书裹回来;尽管她没有铅笔,去捡别人用不了了的小铅笔头来使; 尽管她买不起白纸,把烧纸裁成方块订到一起当做本子; 尽管这
样的本子用钢笔画上一个笔画就会印一大片。尽管有很多原因, 但她愿意去学校,在那里她可以找到另一个世界, 摆脱家庭摆脱
贫穷,只有一个人的灵魂独自徜徉。 但是经济的不允许导致奶奶 小学毕业就下学了。说到这, 奶奶没有抱怨,怨她的爸爸即我的
太姥爷去打牌输钱而不把钱用来交学费, 怨那时人们都觉得女孩
读书没用的思想,她从不抱怨这些,奶奶说抱怨是最没用的东西, 改变不了任何事,有那个时间不如去好好想想怎样继续生活。 听
到这些话我有些心酸,乂有无限的崇敬。无论多少艰难困苦, 生
活总是要继续的,心中有个念头“未来会有希望的” ,怀着那个
念头前行就够了。
对于自己的学业中途废止, 奶奶始终放不下,于是她寄希望 于她的儿子。爸爸说, 奶奶打小教育他要好好读书, 识字学习是 以后不可或缺的本事,学到的知识都是自己的,学多少得多少。
话很简单,简单的话有着奶奶的希冀, 有着深刻的道理,但那个
正是贪玩的少年并没有懂。 爸爸没有考上,奶奶的遗憾更深了 一 层,直到我考上大学,奶奶递上一个红包说,这孩子有出息。奶 奶对于知识的热忱,从小影响着我,也是我学习路上前行的动力 吧。看电视时,电视剧的题目奶奶一定要读出来,然后问我,对
吧?读对了,我说嗯,奶奶就会说咱还是小学毕业呢,咱邻居你
吧?读对了,我说嗯,奶奶就会说咱还是小学毕业呢,
咱邻居你
三奶奶没上过学大字都不识一个, 有着骄傲;我要把她读错了的 纠正过来,奶奶就会说,奶奶小学毕业没啥文化, 你一定要好好 上,你看现在就比奶奶强,将来一定很厉害,说着奶奶笑了。
十八岁那年奶奶出嫁了。 奶奶很期待那天,不是像现在这样 想与爱自己的人白头偕老, 而是本着去了婆家会享福的念头。 奶
奶说到这我很惊奇,不是说婆婆都很凶的嘛。 奶奶平和的说,那
时的生活比在娘家好过了, 有一个很心善的婆婆, 八月十五中秋 节亲戚会送给老人一盒月饼,有六块,老太太会把它分给人们, 每个人都尝尝,那是她第一次吃点心。
那还是人民公社时期呢, 在黑龙江它那最基础的组织叫生产 队,奶奶家是在南港村三队。 每天奶奶去生产队干活换工分, 到
玉米收获时节根据工分领粮食, 做得多领的多。但家里只有两个
劳动力,每天不歇地去生产队干活也只能换来基本够五口人吃的
粮食。至于做衣服,有布票;买油,有油票;肥皂毛巾,也有票;
那个时代大概就是票据时代吧。 计划经济,公有制化,集体生产, 集体分配,断绝商品交换,一切凭票供应。
家里养了些鸡鸭鹅,拿蛋去卖换些零用钱, 人情往事的花销 有了。虽紧紧巴巴,终归这日子可以过下去。后来爷爷去世了, 奶奶一个人乂要照顾瘫在床上的婆婆, 乂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把
婆婆送走后,奶奶不堪生活重负改嫁到河北,有了之后的故事。
那个年代不止对于我这个从未经历的人来说是模糊的, 奶奶,过
了这么多年,有些记忆也变淡模糊了。
虽然有些事有些人在奶奶的记忆里模糊了, 但那个时代的印
记已经刻在了奶奶的骨子里。 物质极其匮乏,每年两尺布,只够 做两身衣裳,冬天一身,夏天一身, 过年了把衣服翻个面当新衣 服穿,那种条件使奶奶养成了朴素节俭的品行。 家里该花的钱花,
不该花的钱绝不花。奶奶说, 当今人们过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