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
见机,解组谁逼。
一、 颂词讲解
上节课开始,我们进入了《千字文》第四部分的学习。中国
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
生息,过着悠然恬淡的生活。所以,在这部分中将主要描述
温馨的人情关系和恬淡的田园生活。
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本课的颂词:
庶几中庸
(sh
ù
j ǐ
zh
ō ng y
ō ng)劳谦,谨敕
(l
á o
qi
ā n
j ǐ
n ch
ì )
。
聆音察理
(l
í ngyī n chá
l ǐ )
,鉴貌辨色
(ji
à n mà o
bi à n sè ) 。
贻厥嘉猷 (y í ju é ji ā yó u) ,勉其祗植 (mi ǎ n qí
zhī zhí ) 。
省躬讥诫 (x ǐ ng g ō ngj ī ji è ) ,宠增抗极 (ch ǒ ng zē ng
kà ng j í ) 。
殆辱近耻 (d à i r ǔ j ì n chǐ ) ,林皋幸即 (l í n gā o
xì ng j í ) 。
两疏见机 (li ǎ ngshū ji à n j 解ī组),谁逼 (ji è z ǔ shu í
bī ) 。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这两句说的是修身养性的目标——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中庸,指的是儒家的一种处事态度。儒家强调运用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五种人际关系。如何调节呢?就要靠人们善良、诚实的品德来培植、成就和加固
智、仁、勇这三德。 有了智仁勇这三点, 也就可以修养自己、管理他人、治理国家了。
如何才能拥有中庸之道呢?一是“慎独自修”,强调一个人独处时,更应该谨慎地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二是“忠恕宽容”,就是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
来责备自己, 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化他人。 三是“至诚尽性”,就是要坚持至诚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才
能感化他人,如此便能达到至仁至善的境界。这就达到了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要有孟子推崇的质朴本色,又有象史鱼一样方正秉直
的品德, 就差不多达到“中庸”的标准了。“庶几”是差不多、大概的意思。“庶几中庸”:就近乎中庸之道的标准了。为什么
说差不多呢?因为只有敦素、秉直还不够“中庸”的标准,还有四点要做到,那就是“劳谦谨敕”。“劳”是勤劳、勤勉。“谦”是谦虚、谦逊。“劳谦”是说:功勋卓
著的人反而表现得很谦虚很低调。古人把谦虚作为君子的标
准之一。一个人若能够保持谦恭, 那无论什么环境都能适应、
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谨”是严谨、小心,要慎独、要自修。“敕”是检点、不随便。
这是告诉我们:不管你如何谦虚,如果做事不够小心谨慎,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抓到把柄,所以除了“劳谦”之外,还要做到“谨饬”。谨饬的最低要求是说话要小心,不能随便议论别人。
作为中庸创始人,孔子都不敢说自己达到了中庸的境界,他认为只有尧、舜和颜回三个人有这种境界。孔子认为舜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喜欢向人请教问题并能够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深刻含义,不说别人的坏处,专门宣扬好处,他能够
认识到两个极端, 采纳适中的对待民众, 这样就做到了中庸。这句颂词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象孟子和史鱼那样,保
持本性的质朴、内心的方正,再加上勤勉、谦逊、谨慎、检点,这才是合格的“中庸”标准。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这句颂词是对上面一句的补充,是告诉我们通过观察辨识对方的容色来判断其内心的活动。“聆”是聆听。听别人讲话时要仔细地分辩、细心的了解各方
面的信息,这就是“聆音”。“察”是审察、考察,“理”是话里面的道理、话里面深一层的含义。“察理”就是仔细地琢磨事物
的道理,研究别人话语的言外之意或潜台词。有些人说话很含蓄,表达问题的方式也很婉转,所以别人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才能准确地了解他人的心事,对事情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在古代社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能聆音,还要会鉴
貌,也就是要会“鉴貌辨色”。
“鉴”的本义是铜镜,后引申为观察、 鉴别等意思。 “貌”是一个
人的容貌和外表, 包括了言谈举止、 动作表情。 “辨”有分析、
判别、明察的意思。“色”指颜色、脸上的神气等。“鉴貌辨色”
是说,通过观察人的容貌及其言谈举止,来辨别他的内心活动。因为“有诸内,必行诸外”,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外在的言谈举止,往往是其内在及性格的最直接体现,即使有意掩饰,也可从外貌的蛛丝马迹中发觉其内心的思想。
孔子说: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 虑以下人”。意思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