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钩端螺旋体
(Leptospira);生物学性状;染色法:
常用镀银染色法,菌体呈金黄色或棕褐色。;二、致病性与免疫性;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2.血清学诊断;四、防治原则;梅毒螺旋体;致病物质:
荚膜样物质、黏附因子、透明质酸酶
致病过程及临床特征:
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
;获得性梅毒病程及特征:
I期梅毒:外生殖器硬下疳(hard chancre),传染性强。
II期梅毒:皮肤及粘膜梅毒疹(syphilid),传染性强、组织破坏小。
III期梅毒:动脉瘤、脊髓痨或全身麻痹,传染性小,组织破坏大。;梅毒疹;先天性梅毒:
流产、早产或死胎,新生儿皮肤病变、马鞍鼻、锯齿牙、骨软骨炎、先天性耳聋等体征,俗称梅毒儿。 ;免疫性:
传染性免疫,以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的细胞免疫抗感染作用较大。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致病类别;生物学性状;培养;抵抗力;致病性;;;1.寄居泌尿生殖道,传播途径为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致病机制与侵袭性酶有关。吸附后产生磷脂酶分解胞膜中的磷脂,脲酶分解尿素产氨,影响宿主细胞生物合成。产生IgA蛋白酶,破坏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有利于粘附和致病。;2.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上行感染,可引起前列腺炎或附睾炎;阴道炎和宫颈炎,并可导致流产。因为与人精子膜有共同抗原,对精子可造成免疫损伤而致不育。;;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 ;培养特性 ;1 普氏立克次体:
(1)传染源:患者(唯一传染源)
(2)传播媒介:人虱
(3)所致疾病:流行性斑疹伤寒(虱传型斑疹伤寒)
(4)传播途径:;2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1)传染源:患鼠,患者
(2)传播媒介:鼠虱,鼠蚤
(3)所致疾病:地方性斑疹伤寒(鼠传型斑疹伤寒)
(4)传播途径:;;;;;;;;;;;3 恙虫病立克次体:
(1)传染源:携带病原体野鼠,家鼠
(2)传播媒介:恙螨
(3)所致疾病:恙虫病
(4)传播途径:;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对人类致病的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
肺炎嗜衣原体
鹦鹉热嗜衣原体;衣原体的发育周期
原体(Elementary body, EB):小而致密的颗粒结构,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具有强感染性,无繁殖能力。当进入宿主易感细胞后,原体增殖成为网状体。Giemsa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亦称始体(Initial body):大而疏松的结构,无胞壁,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增殖成许多子代原体。网状体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不具感染性,Macchivello染色呈蓝色。;包涵体(inclusion body) 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形成的网状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经染色后可在光镜下观察到,被称为包涵体。
包涵体经Giemsa染色后呈深蓝色,经碘染色呈褐色。;医学微生物学理论—四体的特性;;培养特性
鸡胚卵黄囊
组织细胞培养—Hela细胞、McCoy细胞等
抗原结构
属特异性抗原:脂多糖
种特异性抗原:位于主要外膜蛋白(MOMP)
型特异性抗原:也存在于MOMP上;;免疫性
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但保护性不强,维持时间短,故常造成持续感染、反复感染和隐性感染。
;;;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核膜和核仁(细胞核)
完整的细胞器(胞浆)
单细胞(少数)或多细胞(多数)
生存方式:腐生或寄生
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 ;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多数有益
少数有害:医学(病原)真菌400种
常见的有50~100种
目前真菌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的滥用
器官移植、介入性治疗等新型技术的开展
艾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造成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形态:多种多样
有典型的核结构和细胞器
按形态、结构分为两类:单细胞真菌
多细胞真菌;圆形或椭圆形
包括:
酵母型真菌:无菌丝,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殖,菌落与细菌的菌落相似。
类酵母型真菌: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殖,出芽产生的芽生孢子持续延长,但不断裂、不与母细胞脱离,产生相互连接成藕节状较长的细胞链,可伸入培养基内,称假菌丝 (pseudohypha)。;基本结构:菌丝和孢子
菌丝(hypha):孢子生出嫩芽,称为芽管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
孢子(spore):真菌的生殖结构,由生殖菌丝产生。;菌丝体(mycelium):菌丝交织成团
根据功能不同分为:
营养菌丝(vegetative my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