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杰出商人 明清时期的商号 1明清时期的商号——金融体系.pptxVIP

中华杰出商人 明清时期的商号 1明清时期的商号——金融体系.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大家好,本章我们主要介绍一下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本章内容我们分为两部分为大家介绍,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提到金融体系我们首先为大家介绍票号文化。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山西票号与商文化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山西票号与商文化【主要介绍】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晩清至解放前一种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旧式金融组织。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总号设于北京,分号遍于各省市,所发庄票随处皆可汇付。因其执事者山西人居多,故称”山西票号,也称山西票庄。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山西票号与商文化山西票号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是:(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二)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已有所发展(三)早期金融组织帐局、钱庄的出现(四)镖局运现不能满足扩大的货币需要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山西票号与商文化何以票号由晋商首创呢?其一,晋商资本积累比较雄厚。如前所述,早在乾隆时,山西商人资本“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其二,晋商经营活动的需要。山西商帮多数从事长途贩运,商品流转和资本周转慢,垫支资本大,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向社会借贷。其三,晋商的商号之间资金调拨和结算的需要。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山西票号与商文化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票号积极与外商竞争,促进国内外贸易,资助民族资本。但盛极必衰,辛亥革命后,票号进入尾声。民国初期,票号陆续倒闭,1921年仅存五家,平遥日升昌1923年歇业,祁县大盛川1929年歇业,三晋源1934年歇业,大德通、大德恒1932年后改银号。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是清代出现的一种金融机构,而开办最早的票号是日升昌票号,其财东是山西平遥县达蒲村李氏。曾协助清代财政,一度起过代理清政府国库的作用,山西票庄遍全国。清光绪年间,山西人吴玉章从太原阳谷带职来台儿庄,开设“日升昌”分号,俗称吴家票号,为各路商贾办理汇兑和存放金银业务。这样的票号,在台儿庄有七家之多。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记票号创立于1823年前后,从此中国有了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信用机构。日升昌先后于汉口、天津、济南、西安、开封、南京等地设票号分号40多处,各地分号挂招牌“京都日升昌汇通天下”。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曾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而闻名。票号集中在西大街,日升昌就在此街,沿街厚木排门,檐下彩画,挂店名牌横匾,院屋第一进为柜台、账房。二进为职员住处;三进是二层楼房,楼下是花厅,楼上为仓贮和伙计住处,最后进是贵宾及高级职员住处。西侧有廊道可通马车、备有马厩和马馆住处。城里还有店主雷履泰的私人住宅。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平遥票号经历了一百年的历史,1910年以后近代银行业兴起,银行的经营方式比票号先进,特别是大银行都是以外国资本为后盾,中国土生土长的票号斗不过外国的洋币外钞,票号很快就衰落了。更由于山西票号与清朝政府的经济相互依存,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被推翻,票号就逐渐衰落而被时代所淘汰。中华商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钱庄与商文化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钱庄与商文化【主要介绍】中国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信用机构,是银行的雏形。起源于银钱兑换,其后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和汇兑。不同区域的名称不同,也根据规模的不同有其他称谓,如银号、钱店。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钱庄与商文化钱庄是旧中国早期的一种信用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福州等地。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广州等地的则称为银号,性质与钱庄相同。另一些地方,如汉口、重庆、成都、徐州等,则钱庄与银行并称。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钱庄与商文化清末,银行逐渐兴起,替代了钱庄。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上海未停业的银行则与私营银行,信托公司一起,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公司合营银行。元及明初,政府欲专行纸钞,民间仍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明清时期的金融体系——钱庄与商文化钱庄和银号通常无多大差别。在习惯上,华北、东北各地多称银号,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各地,则钱庄、银号两种名称都有。在兰州不论规模大小均称银号,又分三种:门市银号,经营银钱兑换,收入贴水;驻庄银号,系外地钱庄派驻单位,所营存放汇业务均通过当地银号进行;普通银号,经营存放汇兑换业务,当地基本队伍。广州钱业分为三类:银号,以放款为主;西号,以汇兑和存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