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者:天地之灵、人生元气(道家固精法)
精者,天地之灵,人生元气。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 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 果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 病变百出、减损寿命, 因此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固本聚元涵养生机,是道家养生的重要内容。在竞争激烈、 聚变的时代,如何内观、静心,收敛外溢的光芒,是养生的 上则。
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韬光养晦凝聚 精华、人生是奋斗的生命,更是凝聚的人生,是蓄养内在自 我的过程。一内观养生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人所讲的养生,主 要是指“内养”,也就是说要从改善身体的内环境人手,通 过内观人静、呼吸调节、意念冥想、肢体导引、欲望管理等 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身体免疫力的提高, 增强内在生命源。 中国古人向来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 所以不提倡人们总是把目光盯在外部世界上,而是应该以天 地万物的变化机理来作为调节身心的依据,以此达到天人合 一的美妙境界。因此,中国的儒、释、道、医、武等各宗各 派无不把“内观”作为养生的关键途径。 古人内观的习惯 源于对自身体内资源的珍惜,养生者“内观”的对象包括: 丹田、气血、经络、穴位、腑脏等。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 ”孔子非常重视人 体内气血资源的健康状况,他认为,性欲、物欲、利欲等, 都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平衡,所以一定要很好地进行约束。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吾善养吾浩 然之正气。”孟子认为 :毅力、志向是人体之气的统帅,有志 向的人完全可以驾驭自己的气血运行 ;为了实现人生志向, 人 就不应该轻易浪费气血资源。总之他认为,追求道德真理的 人,是内心纯正的人,所以胸中总有浩然之正气。不讲道德 的人,是欲念杂乱的人,也是体内气机逆乱的人。 苏轼在 《上张安道养生诀》中描述自己常用的养生方法:每夜于子 午后,披衣起,面东若南盘足,口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 内观五脏 :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次想心为炎火, 光明洞澈, 下人丹田中, 待腹满气极, 即徐出气, 出入均调, 即以舌接唇齿内外。苏轼这种内观方法可能是与传统的阴阳 五行观念有关,能够想象人体的五脏具有五种颜色,说明人 进入了入静的状态,外部世界已经无法吸引人的思维意识 了。 内观在养生中可以起到抵御外界诱惑、降低身体损耗 的作用。 老子认为人应该“致虚极,守静笃” 、“塞其兑, 闭其户”、“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庄子则认为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无劳汝形,
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在《易经?艮卦》曰:“艮其背, 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其意为集中注视背 部命门,就能得到身心缥缈的美妙感觉,即使有人走进院子 里,也会对他视而不见。这样做,对身体有益无害。中国明 朝的大学问家林兆恩,曾经发明了“艮背功”养生法,教人 学习后,治好了很多老百姓的疾病。 善于“内观”的人,
特别重视自己身体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身心调节,所以患 病的机会比较少。当然必须将内观与外调相结合,即在内观 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外部环境的状况。 现代人面对的外界
诱惑太多,视线很少能收敛在身体内部,目光总是锁定在物 欲上,眼球也往往被商家所征服。实际上,现在的中国人已 经很少有人去主动“内观”了,所以也很容易忽视自己身体 的不良状况,从而导致身体亚健康。 从古人那里汲取内观
养生,从西方人那里汲取科学合理的外部的调节,养成中国 人内敛与外扬独立的民族特性:以达于内“修身、齐家” ,
于外“治国、平天下”之功。二固精静心修为养生的真谛是
“固摄”。耳多听则摇精,口多说则伤气,目多看则劳神。 大道至简,越用越少。用工用到心无一点杂念,方为入门。 此不只在静坐时,在行、住、坐、卧时也是如此,这静紧要 的功夫,让你的心静下来,让你的身康健,学会休息,医药 不能解决人生的全部问题。 其静为心,而非身。一个健康 长寿的人,动健身,静修心,形练意。
习静” 不入静不能见本性。 何谓本性 ?本性即元性, 乃无性 之性。元性为先天五元之一。根据古《洛书》所示,人欲修 练返还之道,须在性、命根本上落脚。此性命之根本即天地 之根。若将人身比喻为天地,此即人身之根本,名曰“天地 根”“天地心”,或简称“天心” 。 儒曰“太极”亦即人身之 太极是也。此性命之根无方位,无定所,内有先天之信息, 其中含有元性,元精,元气,元情,元神,谓之五元。此五 元者为先天所具有。人降生之后谓之后天,后天生五物,即 魂,魄,妄想,浊精,识神是也。
三身心合一方能入静 静功之法用功之时,处于静室,坐则忘形,静则忘心,返观 内照。勿追求,勿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