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格?课堂?结构
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 陈昱
我是第一次参加悦远教育海峡两岸小学数学主题教学研讨会,慕名而来!首日活动已经告罄,“高容量,大密度,很烧脑”,思考像长了翅膀,一直在飞;疑惑和追问也在胸中不断累积,落笔成文以寻求帮助,好辨明尚隐蔽在浓密的思维丛林里的解决之路。
风格之辩
在合肥我听过徐斌老师的两节课,其中一节就是今天下午的《统计:平均数》。在我的印象里,徐特的数学课有着鲜明的风格,那就是厚实理性;在合肥市小数教师培训基地提供的平台上也曾有幸近距离接触过徐特,深为其平实谦逊、细腻周到的为人做事之风所折服(今天现场一些细节同样体现徐特的细致体贴)。
徐特对于“平均数”思考之深令我倾佩,尤其将平均数置于统计的视野之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可能以前对“徐氏教风”体认得过于深刻,今天的这节课,老实说,我听得有些晕,一度怀疑:台上上课的真的是徐特?记忆里,徐特的语言简洁朴实,嗓音清亮有力;今天听到的却是琐碎的问题(像“9能代表吗?”“行不行?”之类的提问不断出现),满堂的高分贝(恕我直言)!我所困惑的是:为什么业已成型多年的教学风格说变就变?在现象的背后,除了现场发挥失常的特殊原因(比如徐特提到的台上灯光过于强烈令师生状态不佳)之外,有没有更隐蔽更深层的原因呢?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没有改进的空间?教学环节需不需要如此之细密精致?上节课刘德武老师呈现出来的亲和风格是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特的发挥?或者我们可不可以从以下两个问题深入思考——1)相对于过多过细的环节设计和小步互动推进模式,我们是否更应该追求课堂的“小容量,大问题,低结构,高思维”?2)如何借鉴别人的教学优势增益丰厚自己的课堂内功,而不在模仿中迷失自己?个人以为后一条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尤为重要!感谢徐特今天的偶然失误(也许是百年一遇),为我们提供了如此有价值的思考内容。
课堂之美
我是第一次聆听刘德武老师的课,正如徐特所言,刘老师的课真正体现了“无痕教育”和“教育无痕”,“无中生有”,美不胜收!
美在“以人为本”
我们都喜欢亲和的老师,亲和力从哪里来?这与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教育观不无关系,如果思想上没有真正把人放在中心,一位老师很难在课堂上具有亲和力。不知道现场的老师有没有和我一样被刘老师课前让学生脱校服这个细节打动?(脱掉闷热的校服,课堂一眼望去也许没那么“整齐”,但一身轻松的孩子,个个自在从容,更容易投入学习,甚至不惧高亮度的灯光)
显然这与刘老师深具同理心有关,以己度人,想学生之难,解学生之困。关于什么是对称轴、对称点,刘老师一句“我真不太会讲”便跳开繁琐低效的“语言描述”,代以判断感悟,在“是什么”、“不是什么”的正反辩证中完成概念学习。
美在“学科融合”
概念学习有时候可以从名称(词义)理解开始的,于是有了“称”、“重”、“残”的读音简析、组词与释义,甲骨文的字形、字义辨析,语文元素扑面而来,却用得如此数学!可爱有趣的“乌龟操”有体育教学的影子,“体育老师压根不认识9”真的好冷好幽默!花瓶、“残花”、剪纸与美术,电脑绘图与信息技术,交通标志、飞机模型似乎与科学课贴得很紧密……
英人怀特海说过“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如何克服教育‘见树不见林’?……应该根除科目之间毫无关联的状态,这种分崩离析的局面扼杀了现代课程中的生动性”,生活是多样丰富、不分科的,儿童应该在复杂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学习数学,并努力通过树木来认识森林。
美在“变式包容”
听说刘德武老师是习题教学的高手,今天见识了!变式练习贯穿始终,图形的摆放位置、倾斜程度不同带来对称轴的位置、倾斜程度不同;拐弯的交通标志辨析明确了对称轴永远是直的;乌龟操、甲骨文、残花、红点位置、电子表时间等一系列变式,巧妙而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巩固所学,多次利用动态方式解决静态问题,学生始终处在愉快、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听课的我们也深深体会:啊!数学课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如此好玩、如此美丽!
正如陈编在课后互动环节所提及,本课并没有在“甲壳虫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上纠缠,而是采取“绕开”、“淡化”的包容态度和策略,最大限度照顾孩子的认知特点;而呈现图片而非实物的方式其实是对概念本质和数学严谨性的一种隐性坚守(最后的飞机模型,其实是将数学学习引向生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价值)。
当然,本课动人之处颇多,不胜枚举,且作留白……
结构之力
上午的两节课胜在“结构”。说来惭愧,早在2011年初我就有幸聆听过吴亚萍教授的“教结构、用结构”,直到今天才算有些理解,才听出其中真味!无独有偶,身边的小伙伴们大都“不知所云”,也无法认同两节课的教学,他们普遍觉得“难度和容量如此之大”的课只能适用于上海的学生,无法迁移到自己的课堂。
说实话,昨天拿到会务材料看到《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S4010101质量目标分解与考核办法1.doc
- QS4090707东晴苑多种经营管理制度1.doc
- QS4180103万科物业职员仪表标准1.doc
- 阿波罗尼斯圆与高考试题_徐永忠.pdf
- 保安部班长上岗考试题.doc
- 陈洪杰:曹培英老师《核心词》共读计划(含目录、共读单).docx
- 陈洪杰:课堂不止眼前的苟且——评张齐华“百分数的认识”一课.pdf
- 陈洪杰:张奠宙先生《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寒假共读计划(初稿)(1).docx
- 陈洪杰《韦恩图》课后2个小点(1).pdf
- 陈洪杰20190412点评张新春老师《轴对称》一课(2)(1).pdf
- 2025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3月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多元文化融合视角下泰国佛丕光中公学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docx
- 宁南山区雨养苜蓿地土壤剖面特征及其生态意义探究.docx
- 平山县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柔韧与心理素质提升路径探究.docx
- 中学语文导学案:预设与生成的协同构建与应用探究.docx
- 多元路径:探索四种听力辅助活动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docx
-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五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 镇江市D区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观念调查:现状、问题与对策.docx
- 构建初中作文训练序列:系统性提升写作能力的探索.docx
- 太赫兹波段微小型天线辐射性能的多维解析与优化策略.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