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案.doc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使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2、教会学生使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领悟诗歌的一些规律,把握诗歌欣赏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诗作的主旨,探究作者创作的原本意图。 2、了解作品与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之间的关系,掌握从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入手理解诗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阅读的鉴赏方法。 【学习方法】 1、诵读诗歌。 2、抓住关键字词和意象的解读,理解作品的意旨和作者的情感。 3、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作品欣赏过程中,对作品实行个性化的解读。 4、学会使用比较阅读。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1、学生自读《赏析指导》。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教师讲解: 诗言志,“志”,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所表达的内在精神。“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欣赏诗歌,不但要理解字词,还要探知诗人的写作意图和他表达的内在精神。《孟子?万章》里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仅从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意’”。简单地说,就是读者以“己意”去推究作者作品之“志”。 “知人论世”就是要考察古人的生活背景,了解古人的身世、思想、情感和人格,“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王国维)。 第二课时 《长恨歌》欣赏 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二、时代背景:唐玄宗(685~762年),即李隆基。李隆基生于685年,卒于762年,共在位四十四年,其父是唐睿宗李旦,其母被武则天秘密杀害。其父李旦被迫让位给其母武则天,后来武则天让位给了李旦之兄李显,李显昏庸无能,朝政被韦后所把持。李显死后,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助李旦称帝。李隆基英明果断、学识渊博、通晓音律,深受李旦及大臣的赞赏,延和元年受禅即位。初期先后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社会经济继续有所发展,被称为“开元之治”。在其执政后期,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执政,官吏贪黩,政治腐败。天宝十四载爆发了安史之乱。次年,逃往四川,太子享(肃宗)即位灵武,他被尊为太上皇。至德二年末回长安,后抑郁而死。唐玄宗李隆基是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开创了唐朝灿烂文化的顶峰——开元盛世,同时也是一个风流成性的皇帝,直接导致了强盛的大唐王朝走上了下坡路。 三、《长恨歌》内容分析 ????《长恨歌》是我国古代优秀长篇叙事诗的名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游仙游寺,有感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并参照传说逸闻而创作的。诗歌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曲折爱情故事的叙述,歌颂了爱情的真诚、专一,表达了对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诗人突破传统观点,把安禄山反叛的祸根和爱情悲剧的原因都归咎于唐明皇的“重色”,唐明皇作为爱情的追求者和破坏者铸就了两个主人公的“长恨”。全诗分四个部分。 ?????诗的开篇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写杨贵妃的出身、超凡姿色和唐明皇的极度宠爱。?????? 从“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以马嵬兵变的史实为背景,叙写明皇的出奔、贵妃的惨死和明皇在蜀中的寂寞悲伤;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起伤心事;返京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悱恻的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全文结束:叙写道士在东海仙山找到杨贵妃,仙境中杨贵妃生活寂寞、不忘旧情地托道士替唐明皇带回纪念品、重申永生永世愿做夫妻的誓言。诗人大胆想象。 四、主题探究:????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