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华录十(动处练性).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元吉精华录十(动处练性) 三 日常应事接物之玄关 真意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应事接物之时, 须把静中所修所得光景时常玩味可也。 【2-1】静处练命,动处练性。 何谓动处练性?动乃有事应酬之谓也。有事之时即是用功修性之时,对境而有返勘之念,如此随来随应,随应随忘,从前不思,过后不忆,当前称物平施,毫无顾虑计较,练性之功,莫此为最。 5-8】 静则守中抱一,动则因物随缘。 34】 苟能静而不能动,犹是无本之学。 4】 犹镜之:物来则照,物去则已,因应随缘,空灵若此。 【 81】一事之忆放,凡圣之别。 喜怒哀乐人所不无,但圣人处中得正,前后际断。当喜怒哀乐之临,临则应之,及事过境迁,淡然忘之矣。 【 5-27】 不知逆来顺受,即非载道之器,成道之资。 【 5-26】无论处静处动,有为无为,总总一个了照心常常知觉,即有 主宰矣。不许此心一息游移,一念放荡。 【5-19】 动处练性,随时随处皆有天机勃发,总要在在发动,在在觉照。日间庶事应酬,不论为大为小,为人为己,均有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如心而出,因物以施,此即古云“无心之心即道心”。学者能从凡百事为,与静里无事时,用回光返照 法,内不见有我, 外不见有人, 即玄关一窍、 玄牝门立其基。总之收心于虚无炁穴之中,即如以火炼药,必要此时此情浑 无一事,方是元神发动,与孟子乍见孺子入井怵惕恻隐之真心同一机轴。此所以心无其心,神即元神,始可以为炼丹之主帅。 4-22】 举凡日用云为,一切喜怒哀乐之生,皆我真机发动,我须回光返照,收之养之足矣。要之,此四端发动之初,出于无思无为者为真,有思有为者为伪。果能随时知觉,随时采取,则红尘中随在皆道机发现,无在非炼丹之所,无时非药生之 候,亦随在皆修炼功夫。 以道在人伦日用, 不在深山穷谷也,特患人不知返而求之。 4-11】 学者修养之时,忽然静定,一无所知,一无所觉,突起知觉之心,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干干净净,即乾元一炁之本来面目。 玄关一窍,勿区区(只)于大静大定中求,然而小静小定, 亦见天心之来复。 若人事匆匆,思虑万端,事为烦扰,无有止息。但能一念回光,一心了照,猛然一惊而醒,此即玄关一窍。 《唱道真言》:真元心体实自玄关一窍寻来,动静与俱,随时皆有,但非感动,无以觉耳。试有人呼子之名,子必应之曰:有。此一应是谁?虽曰是口,然主宰其应者,是真元心体,此一应间,直将真元心体凭空提出与人看,真善于指点者也。 总之,此窍只此息之顷,以前不是,以后不是。如人当闭寂之时,忽有人呼其名,猛然一应,即玄关矣。一应之后,判为阴阳两仪,又非玄关也。 玄关者,太极将分,两仪将判之时。动不是,静亦不是,其在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之间。所谓动静无端,玄关亦无端,学者须善会之。 1-6】 尘情杂虑纷纷扰扰时,从中一觉而出,即是玄关。 思念纷纭,不可了却,我能一觉而动,即便扫除,此即是玄关。 念若纷驰,我即收回,收回即是。神如昏罔,我即整顿,整 顿即是。足见人之修炼,只此觉照之心。 【38】 大凡行动应酬,常常用一个觉心。当闹之时,人声鼎沸,当 前了照, 蓦然一觉, 撞开个中消息, 胜于蒲团上打坐千百次。 【 1-2】 3-16】 心中无物即是性,一心无二即是心。明之见之,必反观内照而后知也。 切勿于心无一物之时,又去思量:如何是心?如何是性?若是,则本明之心,本见之性,又因后天私识计较,反不明不见矣。 5-16】 修炼人多有静处已见道源,及至事物纷来,心为所乱,道即不存者多矣。此殆只知静中之道,而不知动处无非是道,是以静存而动散。识得道时,无在不是道机。即如遇亲则孝,遇兄则恭,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如心而出,不计利计功,此即天良勃发,突如其来。凡人不知保之养之,往往举念即是,一转念间又为游思杂念打散矣。保养又非有别法,我无 喜无忧无好无恶,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4-21】 阳生之道,已非一端,总不外无思无虑而来。 举凡日用常行,或尽伦常孝友,或矜孤寡穷困,一切善事义举,做到恰好至当,不无欢欣鼓舞之情,此皆阳生之候。又或读书诵诗,忽而私欲尽去,一灵独存。又或朋友聚谈,相契天怀,真机勃发。更于琴棋书画,渔樵耕读,果能顺其自然,本乎天性,无所欲亦无所求,未有不悠游自得,消遣忘情者。此皆阳生之象也。 总要一动即觉,一觉即收,而丹药不难于生长。 铅亦有别。 命阳发生,静里修持之事,此积铅之一法。 若性地之铅,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由积义而生者是。 义之所在,不止一端。或于敦诗说礼而有得,或于谈古论今而有感,或于朋友相会而有所悟,或于游山玩水而有所见,更有型仁讲义,扶危济困,种种义举,偶然感附,忽的悟入大乘,人能于机关偶露之际,实实认得为我家本来故物,一眼窥定,一手握定,日夜用绵密寂照之功,如此之悟,是为真悟,此为集义妙法。 此为动处积铅,性中之玄关一窍发端。 5-9】 集义生气是去人欲以

文档评论(0)

135****9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