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潮剧的艺术特点及发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潮剧的艺术特点及发展 摘 要:广东潮汕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溯源可追至秦、汉。潮剧是 潮汕的主要地方剧种,也是广东省四大剧种之一,距今 400 多年历史。潮 剧是宋元南戏演变而 来,是南戏的一支,渊远流长,历史悠久,这点学术界已成定论。 其婉转的唱腔 和独特的魅力,成为潮汕民间艺术代表。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 展,潮剧也在向 前发展。 关键词 :潮剧;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发展道路 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演唱。在明朝开始 形成后,流行于广东、等地,并随传播到、,以及海 外的、、、、、等与地区,是 对外最有影响的地方之一。潮剧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 剧种之 一,属的一支,时称为潮腔、潮调、泉潮雅调,为明代南戏五大一。 于 2006 年被列入首批保护名录。 一、 潮剧艺术表现手法 1.潮剧唱腔及语言 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潮剧演唱用真声,唱腔以 轻婉抒情 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 。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 主要是以曲牌 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 (帮腔),二三 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早期潮剧的 “帮声”,即登台 演员唱至最精彩片段时后台众声“齐唱”相和的现象,在其他戏曲 中甚为少见,是 潮剧的特点之一。 潮剧语言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鲜明的地方色彩;二是浓郁的生活 气息;三 是生动的形象比喻。艺人在演出过程中,吸收方言俚语,以丰富语 言色彩,增强 演出效果的现象。 他们传习下来的戏剧语言虽有特色,但大多数 偏于粗俗,有 些文人参与编写的,则又偏于深奥,未能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 境界。建国后有 不少新人进入潮剧团,促使潮剧的文学品位不断提高。 2.潮剧角色行当 潮剧是以行当的唱、念、做、打为表现手段,行当齐全,生、旦、 净、丑 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行 当由南戏的生、 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 类净。 其 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譬如扇子功、 项衫丑、踢鞋丑,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更为潮剧所独 有,在戏曲 界享有盛誉。 3.潮剧音乐伴奏乐器 潮剧音乐属曲牌联套体,唱南北曲,声腔曲调优美,轻俏婉转,善 于抒情。 清代中叶以后,它又吸收板腔体音乐,显得灵活多姿。潮剧中有 传统曲牌二百 多支,乐曲一千多首,是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重要资料。 潮剧伴奏音乐先后吸收民间锣鼓、古诗乐、细乐、庙堂音乐等乐 曲和演奏 形式,具有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演奏特点。潮剧保留了较多唐宋 以来的古乐曲, 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善于表现感情 的变化。潮剧的 伴奏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而不断发展丰富。二十 世纪二十年代以 前,乐器只有竹弦、唢呐、椰胡和月琴,以竹弦为领奏乐器。二三 十年代,竹 弦被二弦取代;月琴为 琴取代,还增加了大笛和小笛。四十年 代开始,有增 加二胡、琵琶和大胡。潮剧曲牌很多,板式多变,常用二板、二 板慢、三板慢 等板式。 根据乐器的不同组合,传统的剧目又分为大锣戏、小 锣戏、苏锣戏; 大锣戏最具特色也最为古老,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小 锣轻巧,苏锣 气氛庄严。 4.潮剧舞台特色 潮剧的舞台特色,古代的文献透露了最早的信息。明嘉靖年间 的《荔镜记》 中,每出都有插图,可以看到有建筑物的格局,有点缀的花草木 石,有应用的 大小道具,桌椅的使用和位置比较固定,屏风的装置规格化。随 着社会生活的 变化,舞台从六柱扩大到九柱、十二柱,台面竹帘改为彩绣,而 且以潮绣工艺 图案为装饰。后又出现布画幕景,按剧情变化卷放宫殿、 闺阁、厅 堂、街道、 家室、山水等透视的图景。有的还装置水场、火场、战场等机关 活景。吸取话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