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现乙肝疫苗后遗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 从 2000 年到今年 12 月份,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 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已上报 188 例。其中,最终确定为疫苗异常反应的 18 例,近年每年有四 五例。 近日,随着乙肝疫苗伤害事件的接连发生, 不少家长对疫苗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十分关 心。哪些孩子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何判别以便及早就医?专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 表示,相比于其他常规疫苗, 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适宜接种的人群应及时接种。 乙肝疫苗为最安全疫苗之一 近日,乙肝疫苗接二连三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人们对乙肝疫苗安全性的怀疑, 对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庄辉解释, 乙肝疫苗是最安全 的疫苗之一。为了预防乙肝病毒传播, 1991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建议,在乙肝病毒表面 抗原携带率 ≥8%的国家, 应于 1995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其他国家应于 1997 年将乙 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至 2012 年,参加 WHO 的 194 个国家中, 181 个 (93%) 国家已将乙肝 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全球新生儿 3 针乙肝疫苗的平均覆盖率已达 75%以上。自 1982 年 至 2012 年,全世界约亿名新生儿和亿名一般人群接种了乙肝疫苗,未发现因接种乙肝疫苗 而出现新生儿死亡率和一般人群死亡率升高的现象。我国卫生部于 1992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 免疫规划管理,并要求自 1992 年 1 月 1 日起,对所有新生儿按 0、 1、 6 月程序 (即出生 24 小时内、出生后 1 和 6 个月 )接种 3 针乙肝疫苗,至今,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 95% 以上。 2009- 2011 年我国对 15 岁以下儿童实施乙肝疫苗补种,共补种 6800 万名儿童。 乙肝疫苗接种反应低于其他常规疫苗 中疾控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介绍, 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的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 性休克、水肿等。 曾有报道指出,乙肝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 (如注射部位短暂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 反应 )在 5/100 万剂以下; 短暂发热、 不适、 乏力等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为 2-4/100 万剂;恶心、 呕吐、腹疼、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 /100 万;关节疼、 肌肉疼等疼痛反应的发生率为 -/100 万。异常反应 (如荨麻疹、多形性红斑、血清病、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的发生 率在 4/100 万剂以下,远低于其他常规疫苗。 ■ 热点问答 近半数国家实施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Q 事件发生后,有媒体对新生儿 24 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的免疫规定提出质疑,认为这 提高了风险系数、使偶合反应增多,您怎么看? 庄辉: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 WHO 即提出,为了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新生儿于出 生后应立即接种乙肝疫苗, 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最好在 24 小时内接种。 至 2012 年全球已有 94 个国家 (48%) 实施了新生儿于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研究发现,如果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 e 抗原双阳性,新生儿在出生 24 小时内接种 乙肝疫苗, 96%可以得到保护,仅 4%发生母婴传播;如果新生儿在出生 24 小时后接种,则 只有 80%获得保护, 20%发生母婴传播。 因此,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病毒母 婴传播的关键。 在我国, 乙肝病毒主要经母婴、 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是引起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的主要原因。 在新生儿时期感染, 约 90%将发展成慢性; 在青少年和成年期感染, 仅 5%-10% 发展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 主要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其血液、 羊水和阴 道分泌物等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其婴儿。 但由于乙肝病毒发生感染的潜伏期较长, 如果及早接 种乙肝疫苗, 赶在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前产生保护性抗体, 即可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就像一个人被疯狗咬伤后, 如能及早注射狂犬病疫苗, 就有可能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越早注 射效果越好。 从理论上讲,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不一定要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 疫苗,但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孕妇尚未开展乙肝表面抗原筛查, 无法区分乙肝病毒表面 抗原阳性或阴性; 即使在一些大中城市已开始筛查, 但由于一些国产乙肝检测试剂的灵敏度 相对较低,有可能漏诊;同时由于乙肝疫苗的安全性良好。因此, WHO 和我国的乙肝疫苗 免疫规划中,仍建议对所有新生儿于出生 24 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并于 1 和 6 月龄时 分别接种第二和第三针乙肝疫苗。 不良反应发生与个人体质相关 哪些人群不适合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发生与什么有关? 庄辉:虽然乙肝疫苗是安全的, 但对乙肝疫苗有禁忌症者, 如对

文档评论(0)

135****88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