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现存清代炮台的修建
广州现存的清代炮台基本都是修建于晚清的西式炮台,其建设工程是当时广东防卫工程中的头号重点工程,每座炮台造价都是天文数字,仅“台工”就需4000两白银,其中安装的进口大炮的裸价都要3万两白银(苑书义:《张之洞全集》第4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工程必须是由两广总督亲自督办,但是由于晚清的广州炮台修建工期大多持续在20年以上,其间曾有多个两广总督,要分清是谁所为还是有一些难度。比如虎门上横档炮台的东台和大角炮台中的振威、振定台门楼匾额上都有“兩广总督部堂张”的落款,这两位姓张的总督是一个人吗?光绪时期有张树声和张之洞相继为两广总督,炮台门楼上的落款是这二张中的哪一个呢?由此而来的更重要的问题是:还有许多门楼已毁的炮台,其修建的具体年代也无从知晓、没有成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将虎门炮台摧毁后的20年里,虎门几无任何防守,咸同时名臣郭嵩焘曾对此有专门论述。这种状况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始有改观。同治末,在日军入侵台湾的压力下,清廷要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当时两广总督张兆栋计划在珠江和虎门修筑4座炮台,即今广州车歪台址上的大黄滘台、二沙岛上的中流砥柱台和虎门的威远台、下横档台。其中珠江上的2座炮台先期开工,虎门这2座台延期至光绪二年,在时任两广总督刘坤一的主持下才开工建设,时人有“广东虎门等处各炮台自光绪二年修复”之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明清皇宫虎门密档》,人民出版社,20XX年),工程于光绪六年(1880年)初步竣工。光绪六年正月初一日刘坤一等“由东路之中流砥柱前赴虎门之威远、下横档,转至西路之大黄滘各炮台,逐一勘查。中流砥柱及大黄滘炮台早经竣事,现在兴修药局、兵房。该两处炮台口门过于宽大,臣坤一抵任之时,规模已具,拟难更改。虎门炮台作法尚合,年内可以告成”。(同上)工程收尾在光绪七年(1881年)年底,由张树声主持完成。他在光绪八年三月十一日上《虎门省河修筑炮台竣工筹办情形》中说:“时虎门威远、下横档两台惟围墙、炮洞已经蒇事……当经派寄署水师提督吴全美、督同记名提督张海龙、广西镇安协副将梁正源修筑虎门威远、下横档两台……阅时一年有余,规模粗毕。自去冬以来,已据陆续报竣。臣等复遍历勘验。”(同上)
当时虎门及珠江上只有这几座非常落后的旧式炮台,张树声说此时的广州防务“不特难与泰西各国相较,即比之北洋之大沽、北塘,南洋之长江、吴淞,亦相去远甚”。(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十三辑《张靖达公奏议》卷四,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改建新的西式炮台已势在必行。这批炮台只有威远台保存至今,即今天的威远月台,其他3台后均被拆除。
准军将领出身的张树声曾在光绪五年到八年、九年到十年先后两次出任两广总督。他在第一次任两广总督期间,于光绪七年、八年期间主持修筑了虎门第一批西式炮台即威远台、下横档台和定洋炮台。他在光绪八年三月十一日的奏折中说:“威远台外及上层各添筑露天台一座。下横档前后山腰添筑露天台七座、扇面台一座,皆安设最大新式洋炮,以便远击敌舰。此外最要之收藏子药、总、分各库房,以及守台将官之房、兵勇之房,一律完固。复在威远台左鹅嘴地方,由绅士花翎衔蔡估珩报捐银两,仿照香港新式建造定洋炮台一座,以为辅翼,此修竣虎门炮台之情形也。”(《明清皇宫虎门密档》)奏文中所说的最大新式洋炮即德国克虏伯和英国阿姆斯特朗海岸大炮。
这次所修筑的炮台基本保存至今,也就是我们今天在这两处所看到的西式炮台。
光绪八年四月,因淮系首领李鸿章丁忧,张树声替代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北上就任。光绪九年(1883年)夏,法国开始侵略越南北方,越南国王请援,形势非常严峻,清廷令张树声回粤备战,于是他第二次出任两广总督。在此之前他早已听说广东方面要在虎门和珠江上新建炮台。到粤后,才发现实际完全不同:“臣前在天津见前署督曾国荃抄咨六月十一日会奏密地预筹海防疏,备陈虎门之沙角、上横档、浮(蒲)洲山、饭萝牌等级处,黄埔常洲之白兔岗、白鹤山、鱼珠、沙路等处均需增筑炮台…一迨入粤境,行经虎门,见沙角、上横档、浮(蒲)洲山、饭萝牌均寂如也。过常洲黄埔,见白兔岗、白鹤山、鱼珠、沙路亦寂如也。地方文武来迎,询以各处修筑炮台事,则茫无以应……中国海疆,粤东最难守御,各省武备,粤东最为空虚。”(“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二十三辑)在当时中法战争的紧迫形势下,他一到广东,立即大力推动炮台建设工程。在稍后赶到广东的湘军名将彭玉麟的协助下,到次年三月,工程基本竣工,“上年夏间奉命回粤,时以广东防务深系宸廑,臣顾念时艰,不敢辞避,回任受事。八月于兹筹款于万窘,增兵于各路;购大炮于德国,运水雷于英厂;筑台垒于虎门、长洲、鱼珠、沙路。无日不与抚臣及省中司道竭蹶经营……窃念各处防营现已扎定,各台炮位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