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荃孙与江南图书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缪荃孙与江南图书馆 摘 要 缪荃孙先生是近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图书馆学家、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本文分为金陵岁月、江南建馆、陶风遗韵三部分,重点从以古入今、修正四部、守用并重等方面,论述其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拓性贡献。 关键词 缪荃孙 江南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图书馆史 中华典籍 分类号 G259.29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一字筱珊,又作小山,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图书馆学家、藏书家、版本学家、目录学家、金石学家,曾先后参与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前身)、江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前身之一)、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 1 金陵岁月 南京古称金陵,坐落于长江下游,自古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从公元3世纪以来,许多王朝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清朝在此置江宁府,为两江总督驻地。缪荃孙自订《艺风老人年谱》(以下简称《年谱》)[1]中称“身历十六省,著书二百卷”,而他在文化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不少重要成就都与南京密不可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足迹。 缪荃孙在《年谱》中自述,同治二年(1863)“八月,先大夫(缪荃孙之父缪焕章)遣刘唐两弁迎往湖南,吴表兄鹤生[侃]送至汉口。买小舟,出扬州,入大江,过金陵……。”当时只是路过金陵而未入城。光绪十五年(1889)“七月间柚岑(缪荃孙堂弟缪祐孙)自海外归,往扬州访之。……渡江,初至金陵。”此次在金陵游览名胜、会门人与购书籍。光绪二十一年(1895)到江宁谒张文襄师(张之洞),订明年钟山书院之约。从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1896-1901),主讲钟山书院,其间复遥领常州龙城书院,又到湖北领江楚编译书局总纂。二十八年(1902)七月,开办学堂,领高等中小三堂事。九月,刘忠诚公(刘坤一)薨于位,张文襄师调署。十二月奉派赴日本考察学务。二十九年(1903)正月偕徐积余太守[乃昌]及各教习赴日本考察各学。三月十四日回江宁。其后至三十三年(1907)在高等学堂。三月辞两江师范学堂稽查。七月午帅(端方)奏派主图书馆事。十月偕陈善余(陈庆年)赴浙购八千卷楼藏书,丁氏书旋陆续运江宁。宣统元年(1909)五月,学部奏派京师图书馆正监督。宣统二年(1910)二月张安圃制军(张人骏)奏修江苏通志,延荃孙总纂。九月由京汉火车入都。十一月传旨召见养心殿,监国(醇亲王载沣)询学务及南北图书馆办事,一一奏对。宣统三年(1911)供职京师。三月回江宁重订通志条例。五月回京。八月湖北兵变,天下大乱,全家窜上海。九月乞假回上海寄寓。江宁亦于十月失陷。其后,皇帝逊位于民国,称“国破家亡,生不如死”。夏孙桐(1857—1941)撰《缪艺风先生行状》[1]载:“江苏通志重议开局,冯梦华中丞(冯煦)主之,以金石一门非专家莫办。先生命子僧保预其事。自发家藏拓本,编录考定,一手成之。”民国七年(1918)三月,江苏通志局恢复,续修省志,聘任冯煦(1842—1927)为总纂,志局设南京[2]。说明缪荃孙在民国期间,与南京仍有割舍不断的联系。 据《南京大学百年史》[3]介绍,光绪二十八年四月初一(1902年5月8日),两江总督刘坤一邀请张謇、缪荃孙、罗振玉等江苏学者、名流商议兴办学堂事宜,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刘坤一不幸病逝后,张之洞奉召署理两江,开始筹办三江师范学堂。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初八(1903年2月5日),张之洞正式奏请创建三江师范学堂。在此之前,1902年底张之洞命缪荃孙、徐乃昌、柳诒徵等八人赴日考察教育。翌年初出发,后奉新任总督魏光焘(1837—1915)电召回到江宁,不久,缪荃孙即被委任为三江总稽查,而柳诒徵则在1903年6月被录用为三江的教习。三江师范学堂先后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1906)、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国立东南大学(1921)、第四中山大学(1927)、江苏大学(1927)和国立中央大学(1928),1949年定名为南京大学。 从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二年(1896—1910),是缪荃孙在金陵集中活动时期,课士办馆之余,他著书、编书、刻书,学术成果令人瞩目。他写《艺风堂金石目》,编刻《旧德集》,校刊《常州词录》,撰刻《续碑传集》,交《(湖北)通志稿》,刻《藕香零拾》《常州先哲遗书》《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文集》《孔北海魏文靖韩致尧李忠毅四谱》《读书记》《对雨楼丛书四种》《王怀祖诗》《东坡七集》,印行《云自在龛丛书五集》,为山西胡中丞[聘之]订定《山右石刻文编》稿本,为家蘅甫(缪朝荃)刻《中吴纪闻》并撰札记又《玉峰志》《玉峰续志》,刻刘光珊(刘炳照)《感旧诗》,为刘葆良刻其兄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