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PAGE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修、期、致、盛、所以”的含义和用法。
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 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联系时代特点,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
1、理清作者的感情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人生态度。
【具体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课件)
背景资料补充: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
二、诵读品味
1、听老师范读,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问题设置:在文中三个小节中各找出一个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词,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明确: 乐、痛、悲
2、积累重点字词,纠错强化。
茂林修竹 修长
况修短随化 修身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繁多
俯察品类之盛 繁盛
所以游目骋怀 ……的原因
3、重点句子翻译。
1)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三、赏读感悟
1、品兰亭之“乐”。
(1)填写会议记录,把握文章内容。
兰亭集会会议活动记录
会议时间: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 ? 会议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议内容:修禊事也
参会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 会场环境: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清流急湍?? ? ? 会场盛况: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天气状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仿写句子,精品细嚼。
结合文本,根据示例,仿写一个句子。
兰亭之乐,乐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 优 美。
兰亭之乐,乐在 的 。
(3)深入思考:这种“乐”是不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永恒的“真乐”?请齐读文段最后两句总结性的关键句。(小组讨论)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过渡提示语设置: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这种“乐“都是文人雅士追求的感官之乐。这种快乐在“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是短暂的、肤浅的、瞬间的、简单的快乐,他不能使人内心获得持久的、永恒的快乐,故而不是王羲之追求的快乐。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快乐,他内心真正的感受是什么?
2、思兰亭之“痛”。
问题设置:把“岂不痛哉”同样嵌入每一个以句号结尾的句子后诵读并思考作者因何而痛?请以“从( )中读出( )的痛”的句式来回答。
3、悟兰亭之“悲”。
问题设置:(1)作者的悲情缘何而生?
(2)这“悲”是“悲痛”也是“悲观”么?(小组讨论、交流)
(3)面对我们这个时代,你有着怎样的生死观呢?
四、课堂小结。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阅历较浅,加上时代的差异和对文言的畏惧,很难理解和感悟文中王羲之时代的生存意义和精神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对待生死的态度,必须打破长期以来文言教学的模式:逐字逐句翻译,肢解文章整体内容,简单归纳文章情感变化的原因。
所以,一定转变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动情地诵读,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诵读中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作者情感变化。
本节课的设计紧紧抓住文章的情感这条线索,使学生突破难点,探究情感变化的原因和关系。
效果分析
1、本节课能有95%以上的学生学习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思维越来越活跃,思路越来越开阔,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思考。
2、本节课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也树立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本节课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以前的文言文教学,学生只是死记硬背,而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思考,思维真正动起来了,成为学习的主人,尝到学习的乐趣,提升了审美品位,提高了学生分析和阅读的文言文的能力。
4、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多诵读文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加强语言积累。
总之,如何做好文言文的教学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难点,更是我们要征服的制高点。在以后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努力的探索各种方式,并扎实前行。相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山东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地理_工业区位因素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 高中思想政治_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2).doc
- 高中生物_走进细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走进细胞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生物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生物_遗传定律习题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遗传定律习题讲评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Simon Wakefield's Yunnan Diary 读写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Simon Wakefield's Yunnan Diary 读写课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