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起工尺谱的历史,真可以用“百家争鸣、众说纷纭”来形容。由于历史上没有明确
的、无可争议的史料来证明工尺谱究竟产生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所以自宋代以来,不同
时期的文人学者对此问题均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延续到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见诸文字的
记载和说法已有20 余种,即便是这样,工尺谱的历史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被解开的谜团。
这里,我们先来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有关工尺谱产生的几种观点
→观点一:“四上竞气”说。历史上最早谈及工尺谱字来源问题的是明代的唐顺之,他在《稗
编》(公元1581 年)中说:
“管色字谱五凡工尺上四六一勾合……十字者,载籍无考,惟《楚辞·大招》曰:‘二八
接武,投诗赋只;叩钟调謦,娱人乱只;四上竞气,极声变只。’注曰:四上未详。今案《招
魂》曰:吴歈[歌,同愉]楚讴,奏大吕些。’大吕为宫,其谱下四;仲吕为角,其谱上字;
四上竞气,谓宫角相应也。”1
(《续文献通考》卷189 乐二“四上竞气”正解:“四上竞气,自五弼误注作音名后,历
代乐书无不引为即后俗乐工尺之祖,殊不知,工尺谱始于胡乐半字谱,非中国法极明,有其
字谱可证。况工尺共有十字,而四上仅二字,何能代其全。所谓‘四上竞气’者,即五音中
第一字与第四字相生之法也。如宫生徵,徵即宫之第四音也。‘极声变只’者,古无调字,
‘声’即‘调’,转至角调,则五正音全,故角调为‘极’,欲转还宫调,非间用一变音,曰
‘变只’。”)
清代的毛奇龄基本承袭了这一说法,他在《竟山乐录》中说:
“二八四上,古乐经也,二八者人声也,人声十六,故曰二八;四上者笛声也。《笛色
谱》‘四上尺工六为宫商角徵羽,四上,宫与商也。《大招》曰‘讴和扬阿,赵箫倡只’,言
和《扬阿》之歌,当以箫为倡,凡弦匏钟磬皆从箫倡之,故曰‘定空桑之’言自此可定弦也,
犹今调琴瑟者,必吹笛以奠其声也。二八接舞,言人声十六,可继舞而歌也。‘四上竞气,
极声变只’言宫声由商而争,上至极而变,则四清声生焉;盖五音之上加四声为九,即变声
也。 ”2
近人丘琼逊基本同意此说法,认为“四上”两字很可能是谱字,然无其他佐证。马海生
发现梁朝王暕《观乐诗》恰可作为证明。诗曰:赵瑟含清音,秦筝凝逸响,参差陈九夏,依
迟纷四上。他认为,此处的“四上”与大招中的“四上”同为谱字3 。此外,张世彬和薛宗
明也都认为“四上”是工尺谱的始祖。
但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据吴南薰先生研究,他认为《唐笛色谱》和《新
旧唐志》均未载出工尺谱字,因此上述说法不免可疑4 。徐养原在《管色考》中也驳唐顺之
《稗编》道:
“楚辞四上,如果即今之管色,即不应自周、秦迄陈、隋几及千载,无一人言之?”
朱谦之在《中国音乐文学史》中也同意此观点。何昌林认为“四上”就是指上四国5;
6
李健正认为《楚辞》中的“四上”不是乐谱,仅是和后代的工尺谱偶合的两个字而已 。
本人认为,“四上”有可能是谱字,但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目前下结论说“先秦
已有工尺谱”还为时尚早。这里明显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如果先秦已有了工尺谱,如何
解释在众多的先秦及隋唐文献中竟没有记载?这是不可思议的。第二,如何看待《楚辞》中
对“四上”的原注?原注云“四上,谓上四国,代、秦、郑、卫”,已明白说出其所指,因
1 《稗编》卷四十二,乐七,“头管即古管”,四库全书版。
2 《竟山乐录》卷一,四库全书版。
3 马海生:《工尺谱的来源》,载《中国音乐》1994 年第2 期,50-51 页。
4 吴南薰:《律学会通》260 页。
5 何昌林:《中国俗字谱与拜占廷乐谱》,载《交响》1985 年第3 期,15 页。
6 李健正:《论工尺谱源流》,载《交响》1985 年第3 期,1-13 页。
此,将其解释为“上四国”似乎也未尝不可。第三,工尺谱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任何一
种乐谱的产生,都有其借以实践的乐器,如:减字谱用于古琴,二四谱用于古筝,五线谱用
于钢琴等。那么,工尺谱最初是用于哪种乐器上,是什么导致了工尺谱的产生?先秦时期的
乐器发展状态是否具备了工尺谱产生的条件?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证明其论点。
→观点二:“工尺谱字源于宫商字谱”说。
由清代学者纪大奎从音韵学的角度出发提出:
“意当时制谱之人,或假借《管子》‘凡音主一四开以合’之文,以为凡、一、四、合之
字,又假借宫、徵、商、羽、角之序,以为工、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