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谱概论 (3)服装艺术造型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曲在历史上的辉煌与衰落是人所共知的,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它曾经有过的辉煌无 法阻止它的衰落,而它的衰落也不能否定它的辉煌。”[1]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进程中, 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昆曲的地位和价值。 首先,昆曲是集中国传统音乐之大成者。唐宋大曲、南宋唱赚、金元诸宫调、宋元南戏、 杂剧、元散曲及自唐以来各地的民间歌曲等,都直接或间接地给昆曲以滋养,孕育其生成。 其次,昆曲是集南北曲之大成者。昆曲产生之前,北方的杂剧和南方的南戏各据一方, 稍后出现的南北间的文化交融既是历史发展的意志,昆曲自然也就应运而生。这是历史的脚 步,也是昆曲得以生成的客观条件。 再次,昆曲在中国历史上风靡南北二百年,其所带来的“全民性痴迷”是其他任何剧种 所难以比拟的。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 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 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 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 出惆怅、缠绵的情绪。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 格不入。“在艺术上,昆曲细腻优雅的特点也日渐显露出远离大众欣赏趣味的一面,过于雕 琢的词句配上回环婉转的曲调,几已消尽人间烟火气,曼声的歌吟、缓慢的节奏让缺少雅人 深致的普通观众越来越难以忍耐。”[2]清代剧作家张坚在《梦中缘》传奇序言中提到,乾 隆初年的北京观众“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3] 加之清政府对作为昆曲有力支撑的文人士大夫在思想上实施了严厉的控制措施,颁布了 一系列苛酷的禁令,将人文士大夫与昆曲的密切关系从筋脉上生生割断。昆曲失去了最后也 是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回天乏术,除了在苦苦撑持中走向衰微,再也找不到其他出路了。 昆曲在内外交困中江河日下,风光不再,代之而起的是生机勃勃的‘花部’戏曲。[4] “花 部”是与“雅部”相对而言的,“雅部”即指昆山腔,“花部”指的是京腔、秦腔、弋阳腔、 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称为“乱弹”。 但昆曲在艺术上的成就直接影响了其后出现的众多戏曲剧种,表面上看似已经衰落的昆 曲,其生命在其他戏曲剧种身上得以延续。因此,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除了至今仍保存南昆、北昆、湘昆、永昆等多种风格的昆腔流派外,在京剧、川剧、祁剧、 湘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婺剧、滇剧、晋剧、蒲剧、上党戏等许多剧种中都保留了 昆曲的部分唱腔和器乐牌子曲。 [1] 余秋雨:《昆曲:中国传统戏剧学的最高范型》,钮骠、傅雪漪等编《中国昆曲艺术》 (代导言),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年8 月。 [2] 郑雷:《昆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3 月第1 版,第24 页。 [3] 同上。 [4] 同上,25 页。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