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细微之处见神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细微之处见神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细微之处见神韵》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感悟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评析细节描写,掌握运用细节方法; 3、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细节之美,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掌握运用细节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把记叙文写得生动具体感人。 教法学法指导: 采用情境创设法、品读鉴赏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比较朗读法、知识迁移法、合作探究法来完成学习与习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们常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拥进怀里,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细微之处见神韵》,用慧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表现细节。 欣赏图片,感受真情 欣赏三组图片,谈谈哪副图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展示图片:互相搀扶的同行的老人,为孩子撑起雨伞自己淋湿衣服的父亲;是戈壁滩上认真阅读家书的战士,趴在妈妈背上的露出纯真笑容的孩子等图片 三、品读美文,感悟细节 找出文中打动你的地方,谈谈感动的原因。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注出来,全班交流。 《牵着妈妈过马路 》 星期六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 母亲说:“你们别拦我了,你们回来,妈煮顿大餐请你们,不是受累,是欢喜呀!”我便说:“我陪您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下来,把菜篮挎在臂弯里,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一刹那间,我的心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担心我的安危,总是要送我过马路才折身赶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过马路,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就别过马路”。 “过马路要和别人一起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年轻母亲的细嫩软手,已成为一双枯干节深的粗手,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开,但对儿女关爱的情肠却永远也掠不去。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一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只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不知孝顺、忘恩负义,不只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母亲臂弯里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手则伸出来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妈!你腿脚不灵便,车多人挤,过马路千万要左右看清楚,别跟车子抢时间。家里有什么难事,不管多忙,我们都会回来的。”?母亲便背过头揩泪。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还有几许感叹。 四、明其内涵 领会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自然景色、场面气氛、重要物件等进行细致的描写。 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刻画人物的性格,揭示文章的主旨 五、分析细节,领会作用 : A.缺乏细节描写的文章片段: 七年级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B.运用细节描写的片段:(思考:看看片段是如何修改的?) 七年级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琴,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没有了细节描写,就不会有形象的鲜明性和事件的生动性。这正如著名记者穆青所说:“有时候,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 ”  六、评析细节,学习技法: 回顾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四人小组讨论作者如何刻画细节突出人物形象的。 (一)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