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刺难度 , 提高穿刺成功率 。首先选择四肢血带作为穿刺部 位 , 在穿刺点上 6cm 处结扎第一根压脉带 , 然后在穿刺点下 6~9c m 处结扎第二根压脉带 , 再次阻断 静脉 , 所扎压脉带活 结开口均向上 , 不影响穿刺部位和进针手法 , 使原来不充盈的 静脉血管充盈 , 有利于静脉针头的进入 。 成功后 , 左手妥善固 定针柄部 , 勿使针头 过度向上或向下 , 右手先松远端压脉带 , 后松近心端压脉带 , 动作要慢 , 避免产生振 动感 , 针尖刺破血 管壁。瘦型老人皮下脂肪少 , 皮肤松弛 , 静脉活动度大 , 操作 时 应固定血管上下端 , 在血管上方以 30 °进针直接刺入皮下 或血管见回血 , 针头稍挑 起顺血管进入少许即可 [2]。如双扎 压脉带后 , 血管充盈度仍不十分理想 , 可以在 双压脉带中间皮 肤反复按摩 , 轻拍 , 时间不超过 120s 为宜 [3], 压脉带松紧度 不阻 断动脉血液流动为准 。然后分离输液管和针头部分 , 针 头外接 5m l 注液器 , 内有 适量生理盐水 ,
过程中 , 由助手轻轻缓慢外抽注射器 ,
急危重症患者就诊 , ,
盾 , , , , 可 明显减少医患矛盾 , 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本实验表明 , 双压 脉带 结扎法明显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静脉充盈度和静脉穿刺成 功率 , 缩短了静脉穿刺时 间 , 从而及时应用抢救药品 , 避免了 反复穿刺既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又防碍抢救工 作进一步展开 , 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 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融洽与沟通 。即 使我们 采取了各种及时可行的措施 , 几经努力 , 患者未能转危 为安 , 也能取得家属理解 , 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
双压脉带结扎法简单易行 , 不增加静脉穿刺风险 , 适于在 各级医院普及 , 值得 推广应用 。
[11中 , :1711
[21现代护 , 2005, 11(4 :2741
李曼玲 . 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1护理研究 , 2001, 15(3 大豆低聚糖理化性质及其生理功能 李本楠 甘卉
1 大豆低聚糖
低聚糖(或称寡糖O ligosacaccharides是指分子结构由2 ~10个单糖分子以糖苷 键相连接而形成的糖类总称 , 它是界于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多糖 (纤 维素、淀粉之间的“家族” ,分子量为 300~2000。
大豆低聚糖(s oybean oligosaccharides, S BOS是大豆籽粒 中可溶性寡糖的总 称 , 也可泛指其它豆科作物种子所含有的 低聚糖总称。改性大豆低聚糖 (modified s oybean oligosaccha 2
rides 是大豆低聚糖经过酶改性的一种新型低聚糖 , 其纯度接近精制大豆低聚 糖。近几年 , 大豆低聚糖对人体的整肠作用 、延缓衰老作用、防治老年病作 用、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等作用备受关注。
111 组成 大豆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水苏糖 、棉子糖和蔗糖。 112 理化性 质
一般物理性质见表 1。
表 1 大豆低聚糖的一般物理性质
品名含结晶水数糖:水,摩尔比分子量(含结晶水熔点C在100克水中溶解
克数 棉子糖1O 55941518013
水苏糖 1O 4738165101~10514~15
溶解性 大豆低聚糖能溶于低分子稀醇 , 但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 固体产品极易溶于水。
甜度 大豆低聚糖甜味近似蔗糖 , 甜度为蔗糖 70% ~75%; 精制大豆 低聚糖其甜度为蔗糖的 22%
粘度 大豆低聚糖随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 粘度高于蔗 糖和高果糖浆 低于麦芽糖浆 。
渗透压 大豆低聚糖渗透压高于蔗糖低于高果糖浆 。 11216 冰点下 降 浓度 10%~40%大豆低聚糖的冰点下降 与蔗糖相同 。
温度稳定性 大豆低聚糖在短时间内加热比较稳定,140C下不会分
解,加热到160C时所含的水苏糖和棉子糖被 破坏甚少。
色素形成 大豆低聚糖10%溶液与015%甘氨酸混 合后加热到100 C 维持90m in,于720~420n m,下测定美拉 德反应呈色的光密度变化,确定在pH4~5 酸性条件下呈色程度很小,而在pH7~8碱性条件下则色素迅速加深。11219 相 对湿度 大豆低聚糖浆在相对湿度为 80%的环境
作者单位 :130031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下 , 吸湿平衡湿度为 58%; 在相 对湿度为 30%的环境下 , 失水 高于蔗糖低于高果糖浆 。 保湿吸湿性比蔗糖小 。
112110 水分活度 大豆低聚糖浆浓度在 50%~70%时水 分活度接近蔗糖 , 在25C下浓度76%时水分活度73%。112111 保存性 大豆低聚糖在55C下 保存 180d 不会析出 结晶 , 低温下可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