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日出》中地域性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docxVIP

歌剧《日出》中地域性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歌剧《日出》中地域性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 [收稿日期]2017-08-29 [作者简介]苏冬昕(1993—),女,广东茂名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广州*****)由曹禺同名话剧改编而成的歌剧《日出》于2015年6月17日晚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正式上演,该剧是国家大剧院力邀著名作曲家金湘、编剧万方、导演李六乙、舞美设计刘杏林等一流主创团队倾力打造的首部歌剧版本,演出当晚由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与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分别饰演剧中陈白露与诗人一角,并由指挥家吕嘉担任歌剧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共同演出。歌剧《日出》是金湘先生继《原野》后又一部以曹禺话剧为原型进行改编的力作,该剧以20世纪3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的华丽客厅和翠喜所在的三等妓院为具体地点,展示了“有余”和“不足”两个社会阶层完全不同的生存状态,实现了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的揭露。 歌剧《日出》的下幕曲一《妓女之歌》是作曲家为了表达妓院的场景而创作的一首合唱曲,该曲在歌剧中表现的是打手“黑三”们到妓院中搜寻藏匿起来的小东西的戏剧情节,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塑造底层社会——妓院的场景,与所谓的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场景形成反差。金湘先生在该曲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中国民间音乐素材,使合唱曲呈现出浓郁的中国民歌风味,他认为“音乐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特征、思維方式、表现方法、审美情趣在音乐上的综合反映,它们从作品的总体结构直到一个单音的律动无不深入渗透其中。”由于“曹禺先生的《日出》以天津为背景,但歌剧《日出》模糊化了背景的处理,场景可以理解为上海” ,又因上海地处由江苏南部、浙江、上海共同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即现今人们所说的江南地区,而“江南地区以户内抒情歌曲小调作为其特色音乐,小调音乐常为女性轻吟表演,富于抒情性与娱乐性,最早在青楼酒肆等地发展开来” ,因此为了强调歌剧背景的地域文化色彩,在《妓女之歌》中作曲家运用了源于民间的循环曲式,以商、徵调式为代表的五声音阶,三、五度结构的骨干音,含有小跳的旋律进行,装饰音润腔等大量具有江南小调特征的音乐元素,并在乐曲中引用了江南民间音乐的旋律音调,使整首合唱曲在呈现出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色彩的同时,也把20世纪30年代大都市青楼妓馆中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呈现于观众的眼前。 一、对经典江南小调旋律的引用 《妓女之歌》的旋律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在演出中观众仿佛可以跟着演员一同哼唱旋律,这是由于作曲家在乐曲的旋律创作中引用了许多经典江南民歌旋律的缘故。 谱例1-1与谱例1-4为《妓女之歌》两段主题旋律中的代表性乐汇,谱例1-2、1-3与谱例1-5、1-6分别为江苏经典民歌《茉莉花》《孟姜女》《姑苏风光》(码头调)、《四季歌》中的乐汇,这六段乐汇乍看之下似乎并没有关联,但通过“音程向位”分析法对乐汇进行分析便能发现这几段乐汇间存在的内部联系(见表1)。 “‘音程向位’是美国音乐理论家肯特·威廉姆斯在其著作《二十世纪音乐的理论与分析》中提出的概念,旨在剖析微观的音程方向与距离的规律。”“音程向位”中的符号表示音程的方向,即“音程向”,上行为正向,用“+”表示,下行为负向,用“-”表示,横向平行则用“→”表示;“音程向位”中的数字代表音程间的半音数,即“音程位”,当出现同音时,“音程位”为“0”。谱例1中六段乐汇所使用的乐音、调式、节拍、节奏型都各不相同,难以从中发现五首乐曲间的共同规律,但从表1的“音程向位”基本特征中可以清楚看到,《妓女之歌》与另四首江南民歌的乐汇旋律都具有以小三度下行开头并以大二度上行结尾的共同特征,其中《妓女之歌》第一个乐汇与《茉莉花》《孟姜女》乐汇的“音程向位”相同,旋律皆是反向进行后再向上级进;《妓女之歌》第二个乐汇与《姑苏风光》(码头调)、《四季歌》乐汇的“音程向位”相同,旋律皆由小三度下行级进开始,向上小七度跳进后又向下连续级进,最后以反向进行结束乐汇。由对《妓女之歌》与另外四首经典江南民歌的乐汇分析中可以看出,作曲家在《妓女之歌》中对经典民歌的引用并不是直接照搬,而是按照民歌旋律的发展规律来写作乐汇,两者间拥有极大的相似性却不相同,这种旋律通过歌唱带给人朦胧的熟悉感,既引起观众的共鸣,又对乐曲的地域性特征进行了暗示与强调。 二、旋律发展中的民间音乐特色 《妓女之歌》的旋律五声音阶特性极强,虽在第二乐段末尾会出现变宫音,但这个音只做辅助音看待(见例3),且乐曲中没有出现半音音程或半音倾向的进行,甚至连装饰性的半音都很少,展现出强烈的中国民间音乐风格。 (一)旋律进行中的江南小调特色 《妓女之歌》的主要调式为c徵调式,合唱曲以三、五度结构的调式音级成其音乐的骨干音,旋律发展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