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30 诗五首 饮酒(其五)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一、目标 1、朗读诗歌结合背景,体会诗人处境。 2、理解内容品析诗句,感受诗人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把握杜诗的特点及感受杜甫的济世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上这首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从这首诗中诗人赏花、爱春的情景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此时的杜甫内心是非常愉悦的。与我们之前所了解的穷愁悲切的杜甫完全不一样。此前杜甫饱经离乱,终于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在亲友的帮助下,修建了一座茅屋,定居下来,终于远离了战乱,但好景不长,同年的深秋,一场狂乱的大风让他的茅屋破败不堪,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个秋日,走进那座茅屋,走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去看看杜甫怎么样了。 先来复习一下与杜甫有关的一下知识。 (二)你还记得吗?(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 ),( )代伟大的( )诗人,与李白并称“( )”,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 )”。其人格高尚,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又称“( )”?。诗歌大多收于( )。代表诗作“三吏”“三别”。 (一位学生填空,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师问:“三吏”“三别”是杜甫非常著名的古体诗,你知道它们分别是指哪一些诗歌吗? 生答:《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师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他的另一首歌行体的古体诗,比较有名的歌行体古诗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恨歌》《大风歌》《短歌行》《蒿里行》《琵琶行》。 (课件展示歌行体古诗) (三)学习目标 过渡语: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 1、朗读诗歌结合背景,体会诗人处境。 2、理解内容品析诗句,感受诗人精神。 (四)朗读诗歌。 过渡语: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些词。 预设一:读得非常标准,把这些词语中你读不准的音标到课本上。 预设二:有没有读得不准的地方,谁起来纠正一下。非常好!我们先来朗读诗歌,把这些词语中你读不准的音标到课本上。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坐直坐正,端起书来,我们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 读的时候请注意这些要求:展示课件朗读要求(吐字清晰,按照你的节奏适当停顿,尽量读出情感。)。 我起个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起。 学生齐读。 预设:大家对于字音停顿的把握非常到位,就是感觉稍微快了一点。我们来听一听示范朗读吧,可能里面有一些读音与我们刚才强调的不太一样,请自行忽略,把听的重点放到节奏和情感的把握上。 一曲朗诵荡气回肠,大家自己模仿读那么一小段,一会儿我找同学起来展示。 预设:生一读一段。 生二读一段。 点评一:比刚才节奏和情感到位多了。 点评二:感觉情感还是不太到位。 过渡语:好了,朗读暂告一段落,读完这首诗相信你在脑海中对它内容的大概理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五)?感知诗意 1、诗歌总共四段,你觉得抒情性最强的是哪一段? 预设一:学生回答第四段。 预设二:回答哪段的也有。(引导:一般诗歌抒情都在最后,所以应该是最后一段。) 过渡语:那么前三段呢? 预设:叙事。 过渡语:是的,前三段以叙事为主, 2、自由朗读诗歌前三段,思考: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朗读并思考,三幅情景: 板书:秋风卷茅????顽童抱茅?????夜雨湿屋 (要求:说哪一段或哪一部分。) (六)研读诗情 诗中所描绘的三幅情景,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对你触动最深的是哪一幅?请从诗句的用词、修辞、情感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要求: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每组必须选一个代表起来发言;根据分析,小组朗读所分析的段落。 生一:分析第一段:秋风卷茅,我看到了一个无助、焦急的杜甫。风很大,卷走茅草,诗人很无助,不知道怎么做…… 师导:你从哪些词里面看出风很大,所有你从一段中看到的是一个无助的、焦急的、痛惜的杜甫。你能用朗读的方式表现他的无助焦急与痛惜吗?尝试一下。 点评:读得比较有感情,不错,请坐。 生二:分析第二段:群童抱茅,我看到了一个愤懑、无奈的杜甫。一群顽童欺负诗人年老无力,当着诗人的面抱走了他的茅草…… 师导:诗人的面对群童抱茅,他是如何做的?深情朗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生三:分析第三段:夜雨湿屋,我看到了一个穷愁、忧伤的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比喻,被子像铁一样,诗人贫穷,“雨脚如麻未断绝”比喻,雨像麻线,屋内屋外一样的雨天,诗人无法入睡。 师导:是的,杜甫及家人用的被子就像铁一样又旧又冷又硬,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都蹬破了,贫穷可见一斑。屋内漏的雨就像麻线一样,连一处干的地方都没有,这一夜让诗人如何入睡呀!诗中提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