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体”“书体”诠释及意义
打开文本图片集
《论语》:“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作为本文的主旨再合适不过。“字体”与“书体”称谓使用的混淆在文字、书法学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兴许许多书写者不曾思考过“字体”与“书体”这个问题。然而,中国进入新式教育以来,由于学科分工的逐渐明细,势必产生一些新的词汇及意义。“字体”与“书体”是这种大势态的产物。学科虽然细化,但是名称却一直处于混淆的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是由于“字体”与“书体”客观上的内在联系以及大众主观下的区别所造成的。今就“字体”和“书体”的异同展开论述,说说文字、书法这些事。
对于“字体”和“书体”概念的不同很早就有人主观意识上将其区别开来。但直至上个世纪郭沫若、邓锡禄以及启功等先生才对此做出深入的探讨。各位先生的论述鞭辟入里,但是似乎尚不能解决目前“字体”与“书体”混淆使用这一局面。若想更好地了解“字体”与“书体”的来龙去脉,我们不妨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求蛛丝马迹。
“字体”“书体”的起源与发展
(一)“字体”“书体”溯源
追溯“字体”“书体”二者的源头,可以直接上溯到文字发生与书写的问题之上。从文字起源来讲,文字的形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文字的书写、使用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然而,“美”是人们在某事物达到客观存在基础下的一种精神追求。最初的文字或许只用于记录。后来在文字相对成熟之后,便开始对文字美的追求。目前我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便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和古文献记载中可以得出,文字在当时是被贵族垄断的。从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刻辞有些比较熟练,有一部分比较生疏,甚至还有一部分是用来练习的。练习的目的可以臆测有几个方面,一是皇室任务不敢怠慢;二是趋向工整的审美需求,在当时也设有专门从事占卜、刻辞的官职,此时对文字使用及审美上的需求并非十分明显。到了周朝,周承商制,周公在商代的文化基础之上制定礼仪。现在所能看到的西周时期存在的文字多铸刻在青铜器上,而这些青铜器多为歌功颂德的器物,文字形体表现变化并不太大,称之为西周文字或宗周文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各国的文字形体在宗周文字形体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以中山国及楚国等周围小国的变化最大,这些文字表现出修饰、审美的一面。独秦国地处西隅,座于周原古都,文脉继承了宗周文字体系。从实物来看,此时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体或对文字书写审美的需求,但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各国文字体系而言,各国文字构形原理都没有原则性的改变(均属篆体一系),只是在原来宗周文字基础之上加了相对的装饰,达到了一定的审美追求。另外,再从当时的教育来看,教育科目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根据孔子教弟子科目来说),其中“书”则是指“六书(文字构字)”和“书写”。又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书同文字”,李斯整理先秦文字形成小篆。篆书体系发展至此结束,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乃至此以后汉篆、清篆的形成表现出不同的风貌。但这些不同的风貌从文字上来讲,均属于篆书体系;从风格上来讲又分出“大篆、小篆、清篆、籀文、古文”等不同风格的“书体”。因此,从历史角度来看“字体与书体是同源的”。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则是对篆书的一种整理。到了汉代,从西汉的古隶到东汉的今隶是隶书体系完备的过程,东汉末年,文字体系逐渐出现草书、行书、楷书等不同体系。而至唐代以后,文字的发展脉络以及文字创体过程结束,五种字体真、草、隶、篆、行发展已经成熟。
经过以上论述之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字体”与“书体”?在理解“字体”与“书体”之前,还要关注一下二者之间的偏重。字体主要是体现在文字构形及对文字的书写性;而书体则可理解为注重文字书写时的艺术性。汉末是文字学和书法学都必须重视的一个历史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人们对文字书写审美自觉意识的追求,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翰墨之道”的形成。
(二)“字体”“书体”现象
其实在翰墨之道形成之前,文字注重的是实用性,而人们对文字书写的审美自觉意识形成之后,便开始趋向于文字的艺术性发展,甚至到了唐代以后,五种字体已经完成创体,而此时又出现了印刷术,文字的实用性逐渐有所降低,而艺术性得到发展。也就是翰墨之道形成之后,对于文字的书写有了两种声音,一种是偏重于文字结构、形体,也就是文字的构形;另一种则是偏重于文字的书写、审美,也就是现在说的书法艺术。其实这种现象在古代似乎没有专门进行诠释过。但在翰墨之道形成之后,文字构形的客观性已存在,人们却从主观意识上对“字体”和“书体”有一定的区分,但由于古代属于一种大学科文化体系,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完全的割裂。
如许慎《说文解字·叙》中有“秦书八体”的名称,仔细揣摩之后便可看出,秦书八体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法规》形考任务1-4答案(国开电大).docx
- 2020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下午真题及答案.pdf VIP
- 基于LTE基站功放的模拟预失真器的研究与设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论文.docx VIP
- 儿科应急处置情况报告.docx VIP
- 无废单位培训.pptx
- 优选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题库真题题库【突破训练】.docx VIP
- DL_T 5220-2021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docx VIP
-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期末练习题(答案版).docx VIP
- 足球比赛记录表(标准版).doc VIP
- 餐饮企业税务筹划问题研究——以海底捞为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