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选楼“阮氏珍藏”铭砚考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文选楼“阮氏珍藏”铭砚考释 打开文本图片集 扬州市邗江区文管办文物库房内藏有隋文选楼“阮氏珍藏”铭砚台一方,该砚通长14、通宽9.3、通高2.5厘米,砚身正面阴刻篆字:“隋文选楼子孙永保用之。”背面阴刻篆字:“永怀先德,一砚遗留。辟荒嵇田,乃亦有秋。子子孙孙,毋恶岁忧。十兰居士左手书铭。泉。”砚身一侧阴刻有“臣伯元印”“阮氏珍藏”两方印。此砚刻铭蕴含的信息量巨大,细细考证,收获良多。 砚背面篆书的探讨 (一)“十兰居士”是钱坫。从隋文选楼砚台背面阴刻篆书落款“十兰居士左手书铭。泉”可知,书写这段文字的人号“十兰”,有一方印为“泉”。遍寻清代书法名家,唯有钱坫号十兰。钱坫生于1744年,卒于1806年,是嘉定人(今为上海市嘉定区),清代著名书法家。字献之,号十兰、小蘭,自署泉、坫,是清代学者钱大昕的堂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中举人,累官知乾州、兼署武功县。钱坫生平精训诂,改经史,明舆地,尤其擅长小篆;晚年偏废,左手作篆尤精绝,兼善铁毫。间亦作画,其墨梅有寒瘦清古之致。 (二)钱坫尤工小篆。砚台背面是篆书,而钱坫正是以篆名天下。清代雍正至嘉庆中期,乃书法史之高峰期,人才辈出,各展所长。钱坫就是这一时期的书法名家,其叔钱大昕,授以《李阳冰城隍庙碑》,钱坫昼夜练习,深得要领。钱坫还从青铜器铭文中吸取古朴苍厚的意韵,故他的篆书颇有新意。翁方纲曾对钱坫的篆书感叹为“神授”,钱坫遂以篆名天下。 (三)“左手书铭”考证。从落款“十兰居士左手书铭”可知,十兰居士是用左手书写的,而钱坫晚年正是用左手开展书法创作。改用左手书写的原因,在《清史稿》中可找到答案:“嘉庆二年,教匪扰陕西,(钱)坫时署华州,率众乘城,力遏其冲。城无弓矢,仿古为合竹强弓,厚背纸为翎,二人共发之,达百五十步;又以意为发石之法,石重十斤,达三百步:前后毙贼无算,城获全。以积劳得末疾,引归。”其中所提到的“末疾”是指四肢疾患。可见,钱坫右手不能书写的原因是嘉庆二年指挥战争使得他积劳成疾,得了“末疾”,右手偏废已不能执管作书,故而改用左手写篆。为增强左手腕力,钱坫在笔杆两端特意安了若干大铜钱,刻苦练习,突破以往篆书呆滞的毛病,其左手写的玉筋篆书,字形长方,开阔舒展,圆润有度,形成了古茂生动、笔力苍厚的风格。 (四)砚背铭文释读。从第一句“永怀先德,一砚遗留。”可知该砚为钱坫先人所用之物,留存至钱坫手中,钱坫睹物思人,希望能够追仰先人德行,传承优良家风。第二句“辟荒嵇田,乃亦有秋”,是讲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做学问和耕种都是一样,在前人未涉及的荒地上开疆破土,勤恳耕种,不断地付出努力,就会在秋天来临时收获丰硕的果实。第三句“子子孙孙,毋恶岁忧。”是希望子孙们能做到上述两条,永远幸福安康,远离忧愁。 阮元钟爱这方砚 (一)“阮氏珍藏”与“臣伯元印”。隋文选楼砚台一侧阴刻有 “阮氏珍藏”“臣伯元印”二方印。从印文“阮氏珍藏”可知:藏此砚台者姓“阮”,为阮氏所珍藏。从“臣伯元印”可知:印文中的“臣”一般是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此人应是在朝为官;“伯元”一般是某人的名或字。再加第一个上印文中的“阮”姓,此人应为阮伯元,而清代大学者阮元的字就是“伯元”,因此这方砚台应是阮元所藏。阮元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在山东、浙江任学政,在浙江、江西、河南任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为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思想家、刊刻家,在经史、编纂、舆地、天算、校勘、金石等方面均有非常高的造诣,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二)隋文选楼子孙永保用之。既然是“阮氏珍藏”的砚台,那么砚台收藏于何处呢?从砚池上方阴刻篆书“隋文选楼子孙永保用之”可知,这方砚台存于“隋文选楼”。“隋文选楼”乃是清代大学者阮元所建,清朝嘉庆年间,阮元遵其父遗志,于扬州旧城毓贤街家庙西建文选楼,之所以叫“文选楼”,是因为隋唐时期,大学者曹宪曾在此讲学,并且用《文选》授徒。所以后人将曹宪居住过的巷子命名为“文选巷”。文选楼楼上西间主祀“文选学”的创始人隋秘书监曹宪,“以唐沛王府参军公孙罗、左拾遗魏模、模子度支郎景倩、崇贤馆直学士李善,善子北海太守邕、句容处士许淹配之。”隋文选楼建成后,很快成为扬州名胜之一。从1805年(嘉庆十年)建楼至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阮元去世,这40余年中,阮元在楼中收藏了众多的书籍、字画、金石、文玩,使之成为阮元的藏宝楼。楼中所收藏的各类珍宝为当世文人倾慕,一度成为文人雅士相聚的场所。这方砚台也是阮元收藏在隋文选楼中的精品砚台之一。 隋文选楼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阮氏子孙提供读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