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案例.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学习需要创新,我们的生活更需要创新 第 1 页 《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小摄影师》是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通 过高尔基和小摄影师的对话和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 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之中感受到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与 关爱。因此,教学这一课,我紧紧围绕 “爱”这一情感中心,引导学 生在读中揣摩,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首先我带动孩子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宁和 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 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那么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 起来朗读课文,看看这名小摄影师和高尔基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 故事。 由于孩子们说话带有地方口音,所以必须加强字音的练习。在 弄清楚字音的同时,把握好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纸团飞进窗口,男孩 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 ─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 首先,我先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课文 1 至 11 自然段内容,根 据表演情况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鞠躬”“打量”“摆弄”。 从 “他 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到 “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 来。”让学生说说在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怎样。在读中领 悟,悟中生情。 第 2 页 《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其次,引读第 10 自然段,重点理解词语“赶紧”“大声喊道”“回 来”“给你”“很多”,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让学生从中感受到 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体现出高尔基对小男孩是怀着爱护、关怀、关心的情感的。 再次,引读第 11 至 15 自然段,提问:高尔基希望孩子再来吗? 这样一个如此著名的伟人,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 书时间,这难道只是因为他喜爱这个男孩吗?分析后说明:他是多么 的关心喜爱我们的少先队员呀。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从高尔基的 言行中充分体现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我们下一代的关怀。 最后,结合文章最后段落,巧设疑问,升华感情。联系课后 “小 练笔”续写文章。你认为小男孩会回来吗?如果你认为他“会回来” 写出原因:因为他说要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的理由。他“不会 回来”写出原因:因为他觉得浪费了高尔基时间,很难为情。 关 于续编课文,孩子们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 小摄影师带着遗憾哭着跑出去了,尽管高尔基一再喊着:孩子, 我这儿有胶卷!此时,小摄影师听到高尔基的喊声了吗?他回来 了吗?他为高尔基拍照了吗┄┄这一系列问题,成了学生们心中的疑 团。把握住他们对此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为孩子们的思绪铺上 一条想象、创造之路,就此提出问题: 第 3 页 《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小摄影师回来了吗? 后来他为高尔基拍照了吗? 把课文中没有写完的结局用你自己的想象把它说完。 学生略加思索后,有的说:那个小男孩只顾伤心,没听到高尔基 喊他。 一个说:他听到了喊声,但他不好意思回去。 还有的说:小男孩哭着跑回家,拿着胶卷就往回赶,回去时,已 是夜里十一点了。我问:那时,高尔基没睡觉吗?他说:没有, 他一直在等那个小男孩。 我很赞同几个同学的想法并说:完全有这种可能,你们说得真 好!其他同学听了,也不甘示弱,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小男孩拿着 高尔基的照片在同学中炫耀,同学们都很羡慕他。我听了之后,总 觉得这种行为不应该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可细细想来,小孩子,特 别是小男孩,都有那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发生的, 于是,我对他结合实际的想象给予了肯定。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这些 细

文档评论(0)

小蜗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