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态度看《断鸿零雁记》内倾性.docxVIP

从创作态度看《断鸿零雁记》内倾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创作态度看《断鸿零雁记》内倾性 《断鸿零雁记》是近代僧人苏曼殊创作的第一篇小说 , 凡二 十七章 , 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 ,几乎是苏曼殊对自己身 世、经历的叙述 , 带有很强的自传性。在叙述个人遭遇的同时 , 作者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现 , 以内心冲突的波谲云诡来推动 全文情节发展 , 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这些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 事特征 , 呈现出明显的内倾性。 这种内倾性特征 , 固然受到十九世 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学观念传入影响的结果 , 这一点 , 前人已 颇多论述 , 但若与苏曼殊后来几部小说相比 , 我们会注意到 , 这与 作家的非功利创作动机和创作态度也有极大关系。 从叙事结构上看 , 《断鸿零雁记》依循“寻母”这一主线 , 按照时间顺序的演进来交代“我”与雪梅、 静子的爱情故事。 从 情节上看 ,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 “我”寻母的缘由及与雪梅的故 事; 东渡日本与母亲相见 ,与静子产生恋情 ; 离开日本回到中国。 整个故事的叙事空间由中国到日本最后再回到中国 , 以“我”的 见闻、感受来结构全篇 , 叙事线条比较单一。而苏曼殊后来的几 篇小说 , 在以某一人物故事为线索贯穿始终的同时 , 又穿插其他 故事 ,呈现出多条线索齐头并进的现象。其中以《绛纱记》叙事 结构最为复杂。 《绛纱记》讲述“余”与五姑、梦殊与秋云、霏 玉与爱玛的三个爱情故事。 先叙秋云私赠梦殊信物绛纱。 接着搁 置线索 , 叙“余”远赴新加坡与五姑相见、交往、恋爱。在二人 感情遇到阻挠私奔回国的路上 , 又巧遇秋云 , 于是又捡起梦殊的 线索。此二人故事有所进展之时 ,又被延宕 ,叙述起霏玉与爱玛的 爱情。期间还插有狱中死囚与其未婚妻玉鸾的故事。 三个故事相 互穿插进行 , 在叙述此故事之时 , 为彼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以上 可以看出 , 《绛纱记》讲述了三个爱情故事 , 情节单元比《断鸿零 雁记》更多更复杂 ; 叙事空间转换也更频繁。相对于《绛纱记》 叙事的繁芜而迷离 , 可见《断鸿零雁记》 叙事结构的简单和洁净。 叙事技巧上 , 《断鸿零雁记》基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交 代故事始末 , 不设置悬念 ,也极少巧合 ,仅偶遇乳母及清明偶遇雪 梅二事算是巧合。叙事时间上 ,也极少插叙倒叙 , 仅二三例而已。 如小说开篇先叙出家之事 ,至第三章遇见儿时乳母 , 以乳母之口 , 交待三郎身世 , 这算是一段对三郎身世追忆及寻母缘由的插叙。 又如第五章 , 作者引用雪梅书信 , 以书信的方式来交代与未婚妻 雪梅分手的故事本末。 其他几篇小说则多以传奇笔法叙事 , 追求巧合的安排、悬念 的设置 , 倒叙、插叙等叙事方式运用更加频繁 , 故事更加曲折离 奇。如《碎簪记》的故设悬念。小说先写一女子 (灵芳) 来寻庄 ? 不遇。不久,又一女子 (莲佩) 来寻庄 ?, 不遇。“余”见庄 ?忧愁, 探问原因 , 庄?回答遇见其叔父 , 又不愿见灵芳 , 这是为何 ? 布 起疑阵, 逐层剥笋 , 揭开谜团。如《焚剑记》对巧合的安排 :独 孤粲闲游山中 ,遇到的女子阿兰竟是好友刘文秀的妹妹 , 是巧合; 眉娘在流浪途中遇强盗 ,遇剑侠得救 , 这个剑侠竟然就是独孤粲 , 这还是巧合。相对于这些叙述技巧的丰富变化 , 《断鸿零雁记》 仅开篇运用了二三例巧合与倒叙的叙事技巧 , 则显得简洁省净得 多。 苏曼殊后期创作的几篇小说 ,注重多种小说技法的运用 , 讲 究故事强情节性和趣味性 , 这都明显带有刻意为之的痕迹。这种 刻意为之的创作态度 , 是清末民初报刊行业兴起的结果。当专门 的小说报刊纷纷问世后 , 小说家通过小说创作可以获得一定稿 酬。新的传媒方式出现 , 使小说逐渐走向商业化。为赚取更多稿 酬 , 作家会使用各种小说技法来增加故事趣味性 , 以赚取读者眼 球。然而《断鸿零雁记》叙事结构的单一、叙事技巧的简洁 , 可 见《断》创作时并未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 , 更像是作者灵魂的自 述。当时有人评曰“知大师者固爱读之 , 不知大师者并爱读之。 盖缘其人可钦 ,其文可赏 ,其事实之新奇可喜 , 其情节之哀艳可感 也。然大师撰此稿时 ,不过自叙其历史 ,自悲其身世耳。曼殊大师 , 非赖小说为生活者 , 亦非借小说以沽名者。 ”[1] 可见《断鸿零雁 记》的创作是非功利的。 《断鸿零雁记》创作的非功利性 , 亦受清末民初文人对小说 价值和地位整体认识的影响。清末民初 , 经过梁启超等人“小说 界革命”的倡导 ,以及报刊杂志等新传媒的出现 , 小说地位大大 提升,小说创作极大繁荣起来。 但小说家对小说创作的态度 , 却依 然是矛盾的。如徐枕亚在《雪鸿泪史序》向读者表白说 : “余著 是书 , 意别有在 , 脑筋中实未有小说二字 , 深愿阅者勿以小说眼光 误余书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