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通法治疗胃脘痛.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通法治疗胃脘痛 通法概念 在传统的八法之中, 并无通法之说, 通法是历代医家对中医 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总结, 亦属于治发之一, 它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程氏在《医学心悟 ?医门八法》中说:“论治病之 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 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 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概括为后世常用的八法。狭义之通 法与下法含义类似,《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其下者,引 而竭之”,“其实者,敬而泻之”,即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 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火等 从下窍而出, 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一般用于里实而正气未虚 的病证。张从正云“所谓通剂者,流通之谓也,通因通用。虽通 与泻相类,大率通为轻而泻为重也。”刘完素云:“留而不行为 滞,必通剂而行之。”李时珍著《十剂释义》指出:“滞,留滞 也,湿热之邪留于气分……宜淡味之药上助肺气下降, 通其小便, 而泄气中之滞,木通、猪苓是也。湿热之邪留于血分……宜苦寒 之药下引,通其前后,而泄血中之滞,防己之类是也……故淡味 之药,谓之通剂。”这里的通法即通下之法,有通利二便、祛除 湿热之意,可用于饮食停滞、痰凝湿浊积聚停留所致的胃脘痛, 邪去而胃腑通畅, 故疼痛自除, 需要区别的是通下之药性不如泻 下之药性峻烈而伤胃气。 广义的通法不单纯指一种治法, 它包括了通下甚至八法, 在 胃脘痛的治疗中, 可见于消食、 理气、化痰、祛湿、 散寒、泄热、 养阴、温阳等治法。高士宗《医学真传 ?心腹痛》曰:“所痛之 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 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 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 者助之使通, 寒者温之使通, 无非通之之法也。 若必以下泄为通, 则妄矣。”说明了通法具有协调脏腑关系、 疏通气血、 疏布津液、 通经活络的作用。通法体现在各种治法的运用中,《素问 ?至真 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 者削之,客者除之, 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 燥者濡之, 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 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寒邪阻滞者,治宜温热 除其寒性,从而气血通畅;热邪为患者,治当以清热使通;湿邪 留着为患者,治当除湿使通;瘀血阻滞者,当以活血化瘀使通; 气血郁滞者,理气解郁使通;津液枯涸或停滞者,生津或通利使 通;无一不是疏通之法。 张仲景曰:“五脏元真通畅, 人即安和”, 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只有保持通畅,正常运行,邪无滞 留,疾病才无所生。而胃主受纳,宜通降,通法即根据胃腑下降 之性,调畅气血,疏其壅塞,消其郁滞,给邪以出路从而达到理 气、和胃、止痛的治法,旨在消除缓解胃腑气血津液运行阻滞, 使气机畅达。 它不等同于某一单一的治法, 而是根据患者病情情 势的不同,顺应胃腑之性,因势利导,使病邪由深出浅,由里出 表,以致外达而解的一种祛邪治疗方法,与其它治法并行不悖。 通法治疗胃脘痛的依据 胃脘痛的病因与发病胃为六腑之一,上接食道,下连小 肠,主受纳、腐熟水谷。《素问 ?五脏别论》说:“胃者水谷之 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饮食经 胃腐熟磨化后, 下传于小肠, 其精微部分, 由脾转输, 以养脏腑。 《素问 ?平人气象论》云:“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 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故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 死”之称,胃气充足,纳腐之职正常,则形神俱足,肌肉丰满, 四肢轻动。叶天士说:“纳食主胃……胃宜降则和。”胃的受纳、 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须依赖于通降这一特性,食物才能下行于小 肠,分别清浊。若胃气不调,通降失常,食物不能及时下行,就 会出现胃脘痞满疼痛。 胃痛的病因病机复杂,《素问 ?举通论》载:“寒气客于胃 肠之间,膜原之下, 血不得散, 小络引急, 故痛。 ”《景岳全书》 云:“因寒者十居八九,因热者十唯一二。”认为寒邪入侵是致 病的主要因素;《杂病源流犀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 相乘为尤甚, 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强调肝气犯胃; 《医学正传 ? 胃脘痛》:“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 熬,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痛也。”指 出饮食内伤导致胃脘疼痛; 《景岳全书 ?心腹痛》云:“惟食滞、 寒滞、气滞最多”,尤其强调气滞, 故其治疗“当以理气为主”; 明代《医学正传》指出胃脘痛的病因是“痰涎食积郁于中,七情 火气触于内”, 《临证指南》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 瘀。”由此可见,上述种种因素均可致胃脘痛,寒邪客胃则凝塞 不通,热邪伤胃则壅滞不运;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