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钱锺书的以诗解《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钱锺书的以诗解《诗》 中国最早的 305 篇诗歌,本来都是歌词,皆可用乐器演奏、 歌唱、伴舞,先秦称之为《诗》、《诗三百》,西汉时被朝廷奉 之为经,方有了《诗经》的名称,并沿用至今。经学时代,经生 宗经征圣,不通艺事,多迂阔可哂之解。 清姚际恒的 《诗经通论》 , 批评“汉人失之固,宋人失之妄,明人失之凿”。认为《诗》是 中国的辞赋之源, 彻底摆脱了汉宋樊篱, 开始注意诗的文学意义; 清方玉润的《诗经原始》 ,是清人注意从文学角度解诗的代表作。 他重视诗的“陶情寄兴”作用, 反对“俗儒说 《诗》,务求确解”。 今之学者,视阈大开, 从宗教、文化、文学等角度重新审视 《诗》。 钱锺书先生 《管锥编》 读《诗经正义》 ,纯粹读古诗, 体大思精、 中西一贯、古今会通、多学科融汇,以我辈之学识,虽不能读懂 几何,但也时时有茅塞顿开之感。 一、尊旧解而出新意 解《诗》首先要通文本字词,观词之始终,见文之于全篇, 方能明白《诗》的本旨,读懂全诗。虽说“诗无达诂”,读解自 有多向可释性,但总有一逼近原意的合理解释。 《诗》作为儒家 经典,数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为之皓首穷经, 他们从事的传统阐 释学在文词训诂上取得辉煌成就,读《诗》者自当借重,所谓站 在巨人的肩头向上攀登。 《毛传》是战国时代荀子的学生鲁国人 毛亨所著的《毛诗诂训传》的简称。《毛传》偏重解释字义,章 句训诂多据先秦典籍,保存不少古义,也有附会处。东汉章帝时 立于学官,是《诗经》最早的注释本。郑笺是汉末郑玄的《毛诗 传笺》三十卷的简称。郑玄对毛传进行了补充、说明和完善,还 对毛传未注的字词作了解释,并酌采鲁、齐、韩三家诗说,予以 疏通、阐发,确立了毛诗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中国古代诗歌注解 的第一座丰碑。《毛诗序》是毛诗学派的奠基之作。诗序提出了 一些文学理论问题,是后人研究《诗经》的出发点之一。 《毛诗 序》分大小序,前人把冠于全书的序言称为《大序》,是先秦儒 家诗论总论,它比较完整地论述了诗歌的特征、 社会作用以及表 现手法等。把每篇类似题解性质的短文称为《小序》,是先秦至 西汉儒家诗说的总结,在先秦典籍中可以找到例证, 对理解诗的 主旨有所帮助,但也有不少穿凿附会的解释。孔颖达的《毛诗正 义》,汇集汉晋以后各家成果,包罗古义,成为集大成者。在文 字训诂上多有发现,见解精当,但对诗歌的本旨及其文学成就置 而不论,是明显的不足。宋朱熹作《诗集传》,采用孟子“以意 逆志”法,就诗篇本身探究其本意,以理学为基础阐释诗意,兼 顾文学特点,而且集训诂之大成,常有新解。他诋毛而不废毛、 郑之言,汲取三家之说,卓然成一家之学。但诸家都有借诗说教 之弊,往往以孤立的考据、烦琐的训诂断章取义,“以经解经”, 却导致荒诞不“经”。钱锺书先生《管锥编》所本《诗》为通行 的《诗经正义》本,《诗经正义》,即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该书尊从《毛传》、郑笺。 钱锺书解《诗》,不废旧解,每每引述上述诸家,对旧解精 彩处,往往击节赞赏:如《关雎》 ( 三) 《关雎 #8226;序》:“情发于声, 声成文, 谓之音”; 《正 义》:“诗是乐之心, 乐为诗之声, 故诗乐同其功也。 初作乐者, 准诗而为声;声既成形,须依声而作诗,故后之作诗者,皆主应 于乐文也……要知情发乎声舆情见乎词之不可等同, 毋以词害意 可也。仅据《正义》此节,中国美学史即当留片席地与孔颖达。 钱先生读《诗?有女同车》中的“颜如舜华”、 “颜如舜英” 时,引《传》:“舜、木槿也。”肯定了谢肇涮《五杂俎》卷十 的解释:“木槿……朝开暮落,妇人容色之易衰若此;诗之寄兴, 微而婉矣! ”钱先生评曰: “空外听音, 较之取《草木状》 、《群 芳谱》考论者,似更解人颐也。”钱锺书指点群儒得失,是为论 《诗》常格。如《卷耳》篇: 《小序》谓“后妃”以“臣下”“勤劳”, ‘‘朝夕思念”, 而作此诗,毛、郑恪遵无违。其说迂阔可哂,“求贤”而几于不 避嫌 !朱熹辨之日: “其言亲睚,非所宜施”,是也;顾以为太 姒怀文王之诗, 亦未涣然释而怡然顺矣。 释《衡门》“可以乐饥”: 《笺》:“饥者见之,可饮以疗饥”;《正义》:“饮水可以疗 渴耳;饥久则为渴, 得水则亦小疗。 ”按此解颇类 《宋书 #8226; 江湛传》:“家甚贫约……牛饿,驭人求草,湛良久曰:‘可与 饮。”或解为观水可以忘饥,似过于逸情雅致,乃不食人间烟 火者语,不如《正义》之平实近人也。郑玄之《笺》过于简单, 或曰过于逸情雅致,不切实际,《正义》疏解了《笺》意,且符 合生理学常识。毛诗本《陈风 ?衡门》写的是“可以乐饥”,西 汉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作“疗饥”,郑玄为东汉“通儒”, 兼综博采。他立足古文,但并不排斥今文,郑《笺》据三家诗校 毛诗作“疗饥”。遂为《正义》等后世所本。 以钱锺书先生的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