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论明代襄阳流民附籍政策
①对于流民,历史文献中多有表述,且名目众多,有“逃
户”“流民”之称,“其人户,避徭役者曰逃户,年饥或避兵他 徙者曰流民,有故而出侨于外者曰附籍,朝廷所移曰移”(张廷 玉:《明史》卷 77《食货一》 ,北京:中华书局, 1974 年, 1878-1879 页),又有棚民之称:“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各山县内向有民 人搭棚居住, 种麻种箐, 开炉煽铁, 造纸制菇为业”。 (张廷玉: 《清朝文献通考》卷 19《户口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8年,第 1 册, 5027页)《清史稿》也有类似记载:“棚民 之称,起于江西、浙江、福建三省。 各山县内向有民人搭棚居住, 艺麻种箐,开炉煽铁,造纸制菇为业”。(赵尔巽:《清史稿》 卷 120《食货一》,北京:中华书局, 1977 年, 3483 页)而“客 民”,则多用作与“土著”相对的一种称呼:“其往来而贾者, 秦人居多,百数十家,缘山傍溪,列屋为肆,号曰‘客民,别 ‘土著也”。(陶寿嵩修、杨兆雄纂:同治《竹溪县志》卷 14《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 ?湖北省府县志辑》,南京:江 苏古籍出版社, 2001年,第 60册, 217 页) 周保国,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苏州 215009。
襄阳地处鄂豫川陕交界, 史载其“地多山, 元至正间流逋作 乱。元祚终,不能制。国初命邓愈以大兵剿除之,空其地,禁流 民不得入”。〔 1〕“然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三省间,又多旷 土。山谷 ?i 塞,林箐蒙密,中有草木可采掘食。正统二年,岁 饥,民徙入不可禁”。〔 2〕可见,襄阳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 明初是作为特别行政区划存在的, “空其地而禁流民”。 这一点 文献多有反映,“荆襄地连数省,川陵延蔓,环数千里。山深地 广,易为屯聚。自洪武初,高皇帝命申国公邓愈芟平之后,禁无 人入”。〔 3〕然而,恰恰就是在禁令施行的洪武年间,此处就 已经有流民①了。“流民所在,有自洪武以来住成家业者。亦多 听抚当差,未尝为恶”。〔 4〕之后,流民更是络绎不绝。“荆 襄流民自永乐、宣德以来,言者每以为忧”。 〔5〕至成化年间, 流民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永乐迨今,所在流移,岁集月聚, 无虑百万”。〔 6〕
一、田产以附籍
面对数以百万计、 不可禁止的流民, 朱元璋在施行“黄册制 度”“路引制度”, 严格限制人民迁徙的同时, 也对流民进行附 籍。洪武二十四年“上谕户部臣曰:民窘于衣食,或迫于苛政则 逃。使衣食给足,官司无扰,虽驱之使去,岂肯轻远去其乡土。 今逃移之民不出吾疆域之外,但使有田可耕,足以自赡,是亦国 家之民也。即听其随地占籍。令有司善抚之”。〔 7〕永乐帝认 为随州、枣阳等县流民“人孰不欲保聚乡里为良善?此盖厄于饥 寒而有司不能抚绥故耳。 可遣一循良御史往谕之归。 不须治罪”, “惟出入官府,蠹政害民,及惑众劫掠者论之以法”。〔 8〕正 统元年襄阳府属均州光化县,对于流民,“命都、布、按三司躬
亲验丁入籍,拨与绝户荒田耕种,纳粮当差”。 〔 9〕正统三年, 湖广襄阳府宜城县知县廖仕奏:“诸处商贾给引,来县生理。因 见地广,遂留恋不归。甚至娶妻生子,结党为非。窃恐天下地广 人稀之所,似此不少,宜加禁防。事下行在户部。以为宜督责归 家。其有愿占籍于所寓,以供租赋者,听从之”。〔 10〕
实际上,对流民的附籍,至迟在宣德时期就已经形成制度。 宣德五年即有榜文: “如每丁种有成熟田地五十亩之上,已告 在官者,准令寄籍;有于百里之内或百里之外分房耕种,原籍徭 赋不误者;或远年迷失乡贯,见在居住,未经附籍者,所在有司 勘实书籍,送部查考”。 〔 11〕在这项建议中,列举了三种附籍 的情况。英宗即位之初就贯彻附籍制度,并“授以地亩,俾供租 税”。正统元年“命逃民占籍于所寓。先是行在户部奏:‘各处 民流移就食者因循年久,不思故土,以致本籍田地荒芜,租税逋 负。将蠲之,则岁入不足;将征之,则无从追究。宜令各府州县 备籍逃去之家,并逃来之人,移文互报,审验无异,令归故乡。 其有不愿归者,令占籍于所寓州县。授以地亩,俾供租税。则国 无游食之民,野无荒芜之地矣”。 〔12〕景泰年间,授流民以田 产的政策依然没有改变。前河南参政孙原贞奏流民有“转徙南 阳、唐、邓,湖广襄、樊、汉、沔之间逐食。恐其相聚为盗,宜 俟年谷颇登,敕令各臣,督有司、府、州、县各委官沿村挨勘验 口,以给田业。随土宜以课农桑,举乡饮以导其父兄,立乡学以 训其子弟,建乡社使知报本,设义食使知备荒,时加巡察抚绥。 德理以化之,刑法以齐之,徐议其赋役。俾为治民之良法,庶无 后来之患”。“从之。”〔 13〕
通过比较宣德、正统、景泰三朝的流民政策,我们会发现, 这一时期, 附籍政策已经固定化而形成制度。 而具体实施附籍的 一项重要措施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SL防潮等级-J-STD-020(湿度敏感等级分类解说).docx VIP
-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第一中学2021年高一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小学数学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新版).doc
- 202X年幼儿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春风为伴 安全与我童行 课件PPT.pptx VIP
- 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第01讲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pdf VIP
- 危重症患者护理案例分析.docx VIP
- 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第03讲 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pdf VIP
- 2025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第03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pdf VIP
- 2025至2030爆炸物探测扫描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浙江省J12共同体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