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视相亲节目的受众信息接受心理
和选秀节目一样 , 电视相亲节目娱乐过度 , 最终被国家广 电总局“一纸”命令“规范”了。 国家广电总局以 《广电总局关 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 及《广电总局办 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 两份正式文件命 令开始了对电视相亲节目的整顿 , 但是不论是政府管理者还是舆 论 , 普遍都承认相亲节目具有一定的受众基础 , 在传播上获得了 一定的成功 , 而应当规范的是相亲节目中虚假、拜金、低俗等不 良因素。为什么相亲节目一时如“千树万树梨花开”般泛滥 , 究 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其满足了受众的一些信息接受心理 , 即选择 性记忆心理、猎奇心理、逃避压力心理与“三贴近”心理 , 填补 了受众的一些心理空白。
选择性记忆心理
心理学认为 ,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 识记、 保持、再认 与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就提出记忆 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级。①传播领域 ,与之相关 的受众接受信息的选择性定律认为 , ②受众根据信息与自己观点 的吻合度来选择性接触信息 , 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 受众再根据个 人价值观与思维去选择性理解信息 , 最后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性记 忆信息,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就相亲节目受众的信息接受心理过程来说 , 就是受众通过视 觉、听觉感官感知相亲节目 , 并以个人兴趣为标准决定信息是否 进入短时记忆。 而后 , 受众因为个人思想观点的不同 ,选择性理解 相亲节目的内容 , 这一环节有人会认为相亲节目存在问题 , 有人 则不这么认为 , 这都是个人价值观等固有因素在起作用。其用李 普曼所说的“心中图像”解释更明晰 , 即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 幅关于世界本来面目的图画 ,传播要作用于受众 , 这种图画就会 跳出来发挥干扰作用。③最后,受众因为自身需求而记忆相亲节 目, 进而继续关注 , 这些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 有娱乐需求、代入需 求、借鉴需求 , 等等。
猎奇心理
信息时代是“眼球经济”的时代 , 受众的普遍兴趣在于“眼 球”。因为受众无时无刻不身陷媒介传递的海量信息中 , 平庸无 奇的信息很难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 , 电视节目要想成功传播 , 其信息被受众接受 , 首先是要抓住受众的眼球 , 即注意力 , 进一步 讲就是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因此 , 相亲节目努力捕捉受众的注 意力 , 而对于电视节目策划者来说 , 捕捉注意力的直接办法就是 采取新奇的创意 , 而新奇的创意很容易导致“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状况。
更进一步分析 , 信息时代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现象共存 , 受 众一方面面对海量信息 , 另一方面却不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 息。就像“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样 , 只有新奇的信息 , 才容易从海 量信息中脱颖而出 , 被受众关注 , 而受众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 猎奇心理。在猎奇心理支配下 ,受众越来越青睐新奇 , 甚至怪诞、 尖锐冲突的信息。猎奇心理可以看做是受众对“新鲜”信息需求 心理的延伸 ,但是这种心理不加导向 , 很容易引发问题。而相亲节 目的成功与失败就在于一方面大玩“猎奇文化” , 满足了受众的 需求;另一方面过度猎奇 ,助长了受众低俗化的需求 , 没有尽到媒 介的社会责任。
逃避压力心理
相亲节目能被受众迅速接受 , 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其满足了 受众逃避压力的心理。现代社会压力巨大 , 造就了快餐化与娱乐 化的文化消费观念 , 人们乐于接受愉快、简单、轻松、刺激的信 息,用麦奎尔的话说就是“无须精妙含义 , 以视觉刺激代替思想 , 准确的文字已经过时落伍”④。 麦奎尔提出电视节目满足受众的 需要主要有四方面 : 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测 其中心绪转换指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娱乐 , 能够帮助人们
“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与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⑤
从本质上讲 , 大众媒介与娱乐有着天然的联系 , 美国心理学 者威廉?斯蒂芬逊提出过“游戏说” , 提出应该把媒介看做一种 玩具 , 受众参与媒介就是为了游戏 , 从中获得愉快 , 因此媒介中充 满了不良信息亦不足为怪。⑥属于综艺节目的相亲节目的主要用 途就是娱乐 , 受众主要是带着逃避压力的心理去观看 , 这没有错。 但节目若是为了“博观众一笑” , 想尽一切办法娱乐以至过度 , 自然要遭到批判。
“三贴近”心理 受众更容易注意到与自己兴趣、需要相关的内容 , 这可以视 作一种关联性心理。 这里借鉴新闻实践工作的“三贴近”要求概 括受众的这种关联性心理 ,姑且称之为“三贴近”心理 , 即受众 总是希望信息贴近实际、贴近他们、贴近他们的生活。
对于相亲节目的泛滥 , 相关专家也承认离不开相亲节目贴近 群众生活的原因。相亲节目的选材源于生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