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览诗的作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览诗的作法 登高能赋,是中国古代对文人的一项基本要求。如 果把国诗按题材排一个序,登高览胜的诗,一定排名比较靠前。 这是因为,国诗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天然地就有“天人合 一”的文化基因。 览夫江山胜概,极目绝景,人生种种情绪,纷至沓来,常觉 景语皆情语,偶有奇思妙句,备极隽永,写眼前景而翻出新奇, 这样的诗,往往得到大多数读者的一个共鸣,故而从古以来,不 乏作者。 明清易代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对他的外甥徐乾学说过一 句话:“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但我们看历代 登览名作,未必尽出乎儒门情志,顾炎武的观点是否有偏颇?该 如何判别什么是登览诗中的佳作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从具体的作法入手, 看看 古人是怎样处理登览诗的构思的。 明代的李梦阳,曾经就登览类 的律诗总结出一个公式,很值得初学者学习: 叠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细,此最律诗三昧。如杜“诏从 三殿去,碑到百蛮开。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前半阔大, 后半工细也。“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 殿馀”。前景寓目,后景感怀也。 李梦阳的意思是,创作登览诗时,往往容易用赋笔较多。赋, 是铺陈的意思,赋笔多,就是单纯的写景之笔较多。按照钟嵘的 说法,“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所以要把写景 与感怀结合起来, 这是所谓“叠景者意必二”的意思。 假如律诗 的中间二联都是写景, 那一定要善于变化, 如果一联写得阔大些, 另一联就要写得工密细致些。这是天地万物阴阳相济相生的道 理。 我们且来看看陈子昂的一首《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 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中二联俱是赋笔,因“其意不二”,所以颔联写得阔大,颈 联写得工细。 这样写景,就不会让人觉得呆板。 而且从句法上说, 三四句的节奏是巴国―山川―尽, 荆门―烟雾―开, 五六句则是 城一分一苍野外,树一断一白云隈,这样也有变化。但这首诗的 感怀语只收在结二句,从整首诗的比例来说,并不是特别妥当。 明人胡应麟就认为, 这样的“于首二句言景对起, 止结二句言情, 虽丰硕,往往失之繁杂”。 胡氏所讲的“繁杂”,是指前面写景过多,有些 ?嗦。这种 写法,初唐人较常用。这是因为当时律诗刚成型,还未脱五言短 古的习气。 后来盛唐诸公尤其是杜甫发展了写作的技巧, 情景间 出,甚至情景混融,才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如果我们读一些东晋以降的古诗, 就会发现这种结二句言情 的手段,更适合古体,不适合近体。 比如谢惠连的《泛湖归出楼中玩月》一首: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辍策 共骈筵,并坐相招要。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亭亭映江月, 浏浏出谷飙。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近瞩 ?幽蕴,远视荡喧 嚣。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从起句直下,一直到“近瞩 ?幽蕴,远视荡喧嚣”,都可以 看成是写景,只有“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写出一点对景 物的眷恋不舍之情。这样的写法,用在古诗中,拙稚可爱,用在 近体里,就觉得太空太泛了。 除了李梦阳所揭橥的技法, 中晚唐诗人在写登览诗时, 还有 另一种技法, 就是特别地把颔联写成流水联, 这样全篇就流动起 来。 我们看以下三首,都无一例外地在颔联用上了流水对: 李群玉《登蒲涧寺后二岩》 五仙骑五羊。何代降兹乡。涧有尧时韭,山余禹日粮。楼台 笼海色,草树发天香。浩笑烟波里,浮溟兴甚长。 僧处默《胜果寺》 路自中峰上, 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 隔岸越山多。 古木 ? 青霭,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张祜《金山寺》 一宿金山寺,微茫水国分。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影 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因悲在城市,终日醉醺醺。 不过,唐人对技巧、法度不是很看重,更多地是重视格调、 气象。格调、气象,都很难用白话文作出一个明晰的解释。但不 妨举例说明。比如宋之问的《登越台》: 江上越王台。升高望几回。南溟天外合,北户日边开。地湿 烟常起,山晴雨半来。冬花扫卢橘,夏果摘杨梅。迹类虞翻枉, 人非贾谊才。归心不可度,白发重相催。 抒发迁客望归之情, 却还是写得那样从容不迫, 写情雍容和 雅,写景疏淡有致,就是一首有格调的作品。 至于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 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 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公。 颔联都是气象闳丽的名句。 然而,格调、气象这类美学范畴的概念,实在太过玄虚,苟 非胸罗万卷,涵养多年,是很难臻此境的,所以初学者只管从上 举基本技法入手多练,久后自有进步。 登览诗如果从“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 不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