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二课时) 讨论: 比较分析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几种表达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既能简单的反映出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又能反映出质量守恒? 甲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用下列方式表示: (1)甲烷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Methane is burned to produce dioxide and water。 (3)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4)CH4+O2 CO2+H2O (5) CH4+2O2 CO2+2H2O 点燃 点燃 == CH4 O2 CO2 H2O 点燃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C + O2 CO2 点 燃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反应物 生成物 12 32 44 : : 1 1 1 : : 质量比 微粒个数比 思考: ◇“=”号和“+”号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注明反应条件? 连接不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因为有一些反应不注明条件,反应不能发生。 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气体右边加 号; 反应物为溶液,而生成物中有固体沉淀时,沉淀右边加 号。 表示质量守恒 ◇什么时候要加 或 号?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左 (短线连接) 右反应物分子式 生成物分子式 H2O H2 + O2 [例]: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水 氢气 + 氧气 通 电 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2 2 ? ? ? H2O H2 + O2 2 2 H2O H2 + O2 通 电 2 2 H2O H2 + O2 通 电 归纳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归纳为:(以反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为例) 加热 左反右生一横线 配平以后加一线 等号上下注条件 箭号标气或沉淀 KClO3 KCl+ O2 2KClO3 2KCl + 3O2 2KClO3 2KCl + 3 O2 2 KClO3 2KCl+ 3 O2 MnO2 MnO2 △ △ ◇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配平方法有:观察法、定一法、奇偶配平法、最小公倍数法等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观察法 S + O2 SO2 点燃 C + O2 CO2 点燃 C + O2 CO 点燃 2 2 H2O H2 + O2 通电 2 2 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很有效,凑数进行配平。 2.定一法 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找出一种化学式相对比较复杂的物质,把它的计量数看作1,以此为标准来确定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 Fe+H2O Fe3O4+H2↑ 练习 : __Al +__Fe3O4 __Al2O3 +__Fe 3.最小公倍数法 P + O2 P2O5 找出关键元素(是O)。反应前、后该(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0 P + 5O2 2P2O5 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的个数,把得到的数字写到化学式前面。在O2前面配上计量数5,在P2O5前面配上计量数2 4P + 5O2 2P2O5 再配平其他原子。前后磷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在P前面配上计量数4 P + O2 P2O5 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出现1次的元素,从反应前后原子数最多的原子着手 8 3 4 9 点燃 KClO3 KCl + O2↑ △ MnO2 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2 3 Mg + O2 MgO 2 2 2 4.奇数配偶法 找出关键元素(是O):反应前、后某元素出现次数最多,并且短线两边该原子总数为一边奇数、一边偶数。 把奇数配成偶数。 (优先考虑×2) 再配平其它原子和氧原子, 短线变等号。 KClO3 KCl + O2↑ △ MnO2 2 2 3 磷在氧气中燃烧 磷 + 氧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地理_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历史_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Unit6 SectionA (2d-3c)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Unit6 SectionA (2d-3c)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九年级Unit 13 Section A 3a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