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导电性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3/23 * 在以 5 巨磁电阻 铁磁金属 铁磁金属 非磁金属层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简称GMR 三明治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多层膜中观察到~20-30%的磁电阻,远高于当时已有的磁电阻,为区别起见,人们将如此大的磁电阻称之为巨磁电阻 1986年德国皮特-克鲁伯格 Grunberg教授首先在Fe/Cr/Fe多层膜中观察到有交换作用且当Cr的厚度适当时观察到反铁磁层间藕合 重要的发展过程 巨磁电阻 随后发现,金属多层膜中铁磁金属间不仅存在耦合,而且随中间层厚度的变化耦合既可能是铁磁的也可能是反铁磁的,呈现周期性振荡,振荡周期约为1nm 2021/3/23 * 重要的发展过程 1988年法国艾尔伯-费尔Fert小组在[Fe/Cr]周期性多层膜中观察到外加磁场引起电阻下降变化率高达50%,第一次出现GMR名词 A.Fert: PRL61(1988)2472 4.2K 室温: MR=17% Fe Cr j 3nm 0.9nm superlattice 2021/3/23 * 重要的发展过程 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Fe/Cu,Fe/Al,Fe/Al,Fe/Au,Co/Cu,Co/Ag和Co/Au 等多层膜中观察到更高的GMR,而且随中间层厚度的变化最大MR值呈现周期性振荡,振荡周期和行为非常接近多层膜中的磁耦合振荡 基于GMR研制的第一个商用产品(磁传感器)诞生于1994年,磁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小型化、大容量、廉价、稳定,是传感器更新换代的最佳候选产品 2021/3/23 * 重要的发展过程 1997年IBM公司开发出磁驱动磁盘的读出磁头,仅仅在已有的硬盘上装入新的GMR材料就能将存储能力从1千兆比特提高到20千兆比特,这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在1998年就已达到几百万美元。 具有更大经济效益的应用是非挥发性的计算机存储器和自旋晶体管,1997年Holleywell公司基于GMR研制出磁随机存取存储器,目前的市场份额估计在千亿美元以上,给现有的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相对于半导体晶体管,自旋晶体管具有低得多的能耗、高得多的载流子浓度和储存密度大大提高等优点,用自旋晶体管代替半导体晶体管,将使得未来的信息科学与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2021/3/23 * 2007 Nobel Prize in Physics -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Introduction to 2007年Nobel物理奖 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 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 2021/3/23 * A. Fert and P. Grunberg 发现了巨磁阻效应 发现了巨磁阻效应的三个重要意义 导致磁存储与磁传感技术的革命 诱导出一门新的学科-自旋(磁)电子学(spintronics) 纳米技术的第一个重要的实际应用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07 2021/3/23 * 6 隧穿磁电阻 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简称TMR 隧穿效应 经典:眼前无路好回头 电子能穿透比它动能更高的势垒,是因为它具有波动性的特性,势垒穿透的波动图象如图 两个导体被一个薄的绝缘层隔开,电子可以借助于隧道机理通过势垒层从一边到另一边,从而形成可测量的电流,这一效应称为隧穿效应 量子:眼前无路穿着走 0 a V(x) x V0 入射波+反射波 透射波 2021/3/23 * 在以 铁磁金属 铁磁金属 绝 缘 层 三明治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多层膜中观察到与电子在相邻铁磁金属间隧穿有关的磁电阻效应,称之为隧穿磁电阻 隧穿磁电阻 重要的发展过程 70年代初,Tedrow和Meservy利用“超导体/非磁绝缘体/铁磁金属”隧道结验证了隧穿电流是自旋极化的 4年后Slonczewski提出:以铁磁金属取代超导体,当两铁磁层磁化方向平行和反平行时,FM/I/FM隧道结具有不同的电阻值 1975年Julliere在Fe/Ge/Co隧道结中观察到隧穿有关的磁电阻现象,但室温磁电阻低于1%,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 1995年Moodera等在FM/I/FM中观察超过10%的磁电阻 1998年Moodera等在Co/Al2O3/Ni80Fe20中在295,77和4.2K时分别观察到20.2,27.1和27.3%的隧道磁电阻。 2021/3/23 * 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简称CMR CMR的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Stanten 和Jonker成功制备出La1-xAxMnO3(A代表二价碱金属 Ca,Sr或Ba)陶瓷样品,当初的动机是为了获得既具有良好绝缘性又具有好的磁有序的材料 20世纪60年代,有人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