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胆质疑 勇于批判
高中语文新教材在选文上突显出对人文精神的重视 , 旨在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但是 , 也应该认识
到,选作教材的中外优秀作品 ,固然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 有取之不 竭的养料。但由于时代、作者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局限。也有消极 内容甚至糟粕。因此 , 在教学中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探究就显得十 分必要。本文就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过程中 , 如 何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批判 , 培养学生批判精神作简要探讨。
质疑经典思想。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 家、思想家的代表作 ,这些作品所承载的思想观念 , 对我们民族的 深远影响沿袭千年。正因为如此 , 在对这类作品的阅读教学过程 中,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大胆质疑、科学扬弃就显得尤为必 要。如《逍遥游》和《五蠹》 , 分别是体现庄子和韩非子哲学思 想的代表作。教学中 , 有必要启发学生对庄、韩思想作辩证的分 析。庄子身逢乱世。为求乱世自存 , 主张“无为”却终于走向虚 无, 这为后世消极避世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子反对拘古守 旧,主张法治要顺应时代要求 ,是历千载而不朽的思想精华 , 但 “去仁”“息智” , 推重“重罚”“诛严”则对后世产生了不良 影响。辩证分析、批判扬弃 , 是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应取的态度 , 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
批判人物形象。古文中的很多人物形象 , 早已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叩问这类已经成为某种特定象征的形象 , 当然不是标 新立异。而是体现人文思想所追求的尚真、尚善的精神。比如卧 薪尝胆、报仇复国的经历成就了越王勾践 , 使他成为英雄 , 为人们 所景仰 , 忍辱负重、发愤自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被弘扬。 这都不容置疑。但阅读《勾践灭吴》时 , 有学生对勾践的“卑身 事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作了否定性评价 , 认为如此丧失人 格玩弄权术 , 不值得欣赏 ,更不应该视作民族精神而被弘扬。 教师 因势利导 ,提供“狡兔死 ,走狗烹”的史料 , 与学生一起全方位地 审视这一历史人物。《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 , 《垓下之围》中 的项羽,都被当作悲剧英雄来塑造。 但阅读中 ,应该启发学生认识 到,荆轲本着“士为知己者死”的狭隘意识而不能审时度势 , 英
雄的成色应该打上问号 :兵败前的项羽大逞杀伐之能 , 不过是莽 夫之勇。教学中 , 对学生作批判性学习的引导 , 旨在使学生学会用 历史的眼光 , 客观地、批判地评价历史人物。
摒弃封建观念。 否定和摒弃古代作品中所反映的落后的封 建意识及低级庸俗的观念 , 是阅读教学中进行人文批判的一项重 要内容。如《勾践灭吴》描写文中的“美人计” , 不无欣赏和赞 许。对这种带有强烈男性话语色彩的权谋之术 , 教师有责任予以 批判性地引导。又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不惜一死以报知己 , 表现出个人效忠的道德观 , 而这种囿于个人恩怨的狭隘的忠义观 如果泛化为社会共同的道德指归 , 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名篇名作中往往有一些名言警句广为流传。 这类名句高度凝 聚前人的智慧和思想精华 , 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 常能给人 以哲理警示作用。但同时 , 它的一些消极意识也更容易从反面影 响后人 , 甚至磨蚀人的意志。
反思解读定论。 选作教材的古代作品 ,大多是公认的名作 , 千百年来 ,已经形成固定的解读。 在教学中 ,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 在尊重这些解读的同时 ,做自己的有创见的解读 , 敢于进行批判。 只有这样 , 阅读才有常读常新的价值。 《师说》中“师者 , 所以传 道授业解惑也”的立论 ,长期被奉为对教师职责的经典定位 , 但 今天看来 , 这一定位充其量只是包容了教师职责的一些方面。 《石 钟山记》里苏轼月夜泛游石钟山 ,就自以为得其实 , 而实际上石钟 山的得名有多重的解释。他的说法只能是一义。他在批评别人 “臆断”的时候 , 也许他自己正犯了“臆断”的错误。
阅读过程中的批判 , 只是文化的批判。而不是政治批判。这 种质疑、辨难, 是对文中学术观点、 思想意识的批判探究 ,可以看 作是同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在作跨越时空的交流与辩论。 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名家名作 , 向名家名作说 “不” ,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 ,我们强调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 是 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 , 没有批判就没有继承 ,无批判的“兼容并 包”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 是有悖人文精神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5.docx VIP
- 梅赛德斯-奔驰-A级-产品使用说明书-A180-176042-Aclass.pdf VIP
- 某文体培训学校年度财务审计报告.pdf VIP
-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化学试卷.docx VIP
- 初中中考英语试卷试题阅读理解还原短文类.docx VIP
- CYX-QEHP-28管理评审程序B0.doc VIP
-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pdf VIP
- 22J403-1 楼梯 栏杆 栏板(一) (3).pdf VIP
- 考研英语一真题长难句分类手册.pdf VIP
- 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3.4沉淀反应55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