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教学设计.doc

《秋水》教教学设计.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 《秋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与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瑰宝,其深厚文化积淀,独特审美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级教师韩军说过:“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路。”但传统文言文教学总是以教师串讲与学生死记硬背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枯燥。   有鉴于此,笔者精心设计了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且注意相时点拨。“假如你是海神若,你会怎样回答?”这样提问方式,刺激学生参与意识,力图使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语文教学应该落实词语教学,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新课标对文言文学习要求是:能流利、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内容,把握文意、理解主旨,积累一定量文言实词与虚词。本课采用诵读法,通过四次诵读,引导学生积累知识点,加强对文本理解。其中分角色朗读,读出课文中人物语气,对学生学习要求更高。   二、教材剖析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一篇,它以河伯与海神若对话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无穷性与相对性”问题。课文节选自《秋水》开头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堂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教师适当讲解、点拨。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对比鲜明,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这一特点,当堂熟读成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与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意义及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基础上背诵课文;   3.准确把握文章体现“宇宙无限论”哲学思想。   [能力目标]   1.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文言文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道理。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时、东、少、轻”等词类活用现象;   2.整理与归纳“焉、于、而”等词语意义与用法;   3.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与“非……则……”与”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4.积累“望洋兴叹、大方之家”等成语。   五、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   2.朗读时,以语气语调变化,体现河伯认识变化过程。   六、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可通过齐读、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以读带讲;   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3.剖析拓展法。课余指导学生阅读《庄子》中有关篇目,开拓视野。   七、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切入文本   同学们,有人说:庄子是战国时代最富浪漫诗情、生命体验与批判头脑哲学家。也有人说,庄子是先秦时期,哲学家中哲学家。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选自《庄子》《秋水》,领略一下这位伟大哲学家思想高妙之处。   (二)反复诵读,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学生自由朗读)   A.注意加点字读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则殆矣;   B.根据课文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①找出通假字及其本字。   ②找出有词类活用现象词语,并理解。   ③找出特殊句式并剖析。   答案略。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学生听范读,同时出示多媒体画面:“秋水归海图”)   课堂讨论:   ①课文涉及哪些写作对象?谁是主要描写对象?   明确:河伯、海神若。   ②河伯开始看到了什么景色?表情与感受怎样?   明确:不辩牛马;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追加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辩牛马。”河伯面对黄河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③河伯后来看到了什么景象?对此,他表情与感受是怎样?   明确:不见水端;望洋向若而叹。   追加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明确:河伯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3.三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受。(指导学生,分角色读)   教师指导:   黄河壮阔描写,诵读时语速要缓慢而有气魄,注意各分句之间停顿。   “欣然”“尽”字,将河伯飘飘然态度,描写得淋漓尽致,诵读时语速要稍慢。   河伯向海神若发出由衷慨叹,也是发自肺腑自我批评,要读出恳切自悔之意。   A.课堂讨论:两次对河伯描写,有不同吗?第二次描写,多了什么类型描写?   明确:有很大不同。除了两次都有表情描写外,第二次,多了“语言描写”。   追加提问:河伯面对波澜壮阔大海,是如何自责?   明确:   河伯先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