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四者的合称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的稳定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 件。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形成
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机体深部包括心、肺、脑和腹腔脏 器的温度,相对稳定。
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皮肤温度,可随环境温度和衣着厚薄 而变化。
细胞、组织及器官通常在36?38C环境中进行正常活动,体温过 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各系统的正常机能。
生理学上的体温,系指平均体核温度而言,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 量,所以在临床上通常用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自学)
1.产热过程 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肌肉 。
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居首。 当机体运动或劳动时,肌肉便成为主要产热器官,占总产热量的 90%左右
2.散热过程 主要的散热部位是皮肤, 其中呼吸、排尿、排便 也散发部分热量。 人体散热方式主要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
辐射散热 辐射 (radiation) 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 的形式传到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 。
辐射散热同皮肤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及机体有效辐射面积等有 关。温差越大,或有效辐射面积越大,则辐射散热量越多。辐射散热 量占总散热量的60%~ 65%。在低温环境中,它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 传导 (conduction) 是通过直接接触使热由一物体 传至另一物体或在一物体内由分子传递, 使热由较热的部位传至较冷 的部位。
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 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好, 临床上采用冰袋、冰帽、冰(凉)水湿敷为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就是 利用传导散热的原理。
对流散热对流(convection)散热是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量受气体或液体流动速度的影响, 它们之间呈正比关系。 ⑷蒸发散热 蒸发(evaporation )散热是由液态转为气态,同时 带走大量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当环境温度为21C时,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20%?30%。但当 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 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活动将停 止下来,此时蒸发散热就成为唯一的散热途径。
体温的调节
人体对体温的调节包括 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 和行为性体温调 节两种方式。有关体温调节机制,见图 9-1 。
1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 节指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 机体受内外环境温度刺激, 通过 一系列生理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体 温调节方式。其方式包括:
温度感受器
包括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前部为散热 中枢;下丘脑后部为产热中枢。机体通过负反馈作用将体温维持在一 个恒定的定点,此定点称为 调定点,一般为37C( 98.6 T )左右。
体温调节反应器:即指血管、汗腺、骨骼肌、呼吸等。
当体温过高时,会激发散热中枢,散热中枢兴奋, 其表现为①血
管扩张,以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流量,使热量经辐射方式散失;②增加 出汗和加速呼吸,通过水分子蒸发达到散热的目的;③降低细胞代谢, 以减少产热;④减少肌肉活动,以防止产热过多。
当体温过低时,产热中枢兴奋,其表现为①血管收缩,从而减少 辐射散热;②减少出汗,通过交感神经直接抑制汗腺活动;③提高组 织代谢率,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从而增加组织的氧化率;④寒战,增加产热。
2?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指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通过机体在不同 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变而达到目的,如增减衣服或机体活动量等。 因此,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 也是对自主性体
温调节的补充。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波动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的范围,见表9-1。
表9-1成人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温
37OC (98.6?)
36.3?372C( 97.3?99.0?)
肛温腋温375
肛温
腋温
375C (995F)
365C (97.7 T)
36.5?377C( 97.7?99.9?)
36.0?37OC( 96.8?98.6?)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
? = °CX 9/5+32 ;C = (? — 32) 5/9
生理波动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 理性变化,但其变化范围很小, 一般不超过0.5?1.0C。
昼夜差异: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 低,午后2~8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C。
年龄差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