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虚词“之”的用法
发布时间: 2013/4/17 信息来源:何小群
“之”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较早出现且常见的文言虚词, 各代名家对它的意思与用法 有过多种探索。
如《说文解字》:“之,出也, 象艸過屮 (艸、屮,均为“草”,都读作 cǎo )枝茎益大有所之。 “段
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在入选的中学文言课文中,“之”尤为多见且意思不一,用法多样,区分起来比较费劲。九年级下
册《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短短一文,“之”就有 20 个!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如果
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 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我觉得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 “之”
的用法规律。下面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对“之”的用法作一初步探索与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含“之”的句子一共 20 个,根据其意思将其分类如下:
一、“之”用作代词。
①问之客曰。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暮寝而思之。
④由此观之。
⑤燕、赵、韩、魏闻之。
以上句子中“之”均放在动词之后,用作代词。“之”作为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①它,
代指“吾与徐公孰美”这件事;②他,代指徐公这个人;③它,代指“我不如徐公,可是妻妾客皆说我
美于徐公”这件事;④它,代指“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
件事;⑤它,代指“齐王成功纳谏”这件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此外,“之”也可以是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些”。如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这两句“之”字后面都接“属”,其实“之”字后面若接“属”、“徒”、“族”等表示某一类或
某一种人或事物的名词时,“之”用作指示代词,指前面列举的内容。
二、“之”用作助词
(1)“之”作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臣之妻私臣。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⑤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⑦闻寡人之耳者。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前面是名词(如“齐国”、“臣”、“朝廷”、“寡人”),后面
也是名词(如“妻”、 “臣”、 “耳”、 “过”,而“美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美丽的人)时, “之”
作结构助词“的”。
而在“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中的 “之”也是结构
组词“的”,可它的后面是名词性短语。由此看来,“之”处于名词和名词之间,或者处于名词和名词
性词组之间均用作结构助词,译为“的”。
(2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④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⑤王之蔽甚矣。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使本句成为上下句的一个成分,不译。
(3)“之”作音节助词,无义。
“之”用在方位名词(如:“内”、“后”)的前面,形容词、时间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
在三个字词语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无义。
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②数月之后。
③期年之后。
以上三句,“之”用在“四境内”“数月后”“期年后”这样的三个字词语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
起调节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除此以外,“之”放在时间副词“久”之后,只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亦无义。如:
①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②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之”用作音节助词,除了以上两种之外,我认为还有一种。
《曹刿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NCIA 02015-2023 室内墙面无机涂料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真实无妄”与“开启民智”——由《申报》“杨乃武案”看中国近代报刊的媒介素养.pdf VIP
- 2024年矿业权评估师地质与矿业工程专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弟子规正新版全文-带拼音-直接打印新版.pdf VIP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片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ppt VIP
- 河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计算规则(2012).pdf VIP
- 桥梁施工安全—桥梁施工事故案例分析.pptx
- ACS抗栓治疗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策略.ppt VIP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2.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