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2.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太阳高度角?
(2)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为什么早晨凉快,中午热?一年当中,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为什么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
(3)世界不同纬度的地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
规律: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最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
小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的高度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热量也不相同。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有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有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观察居民楼顶的热水器,为什么是倾斜的?
我们寿光的太阳能和海南的倾斜角度一样吗?为什么?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几种运动形式?
1.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概念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2.填表: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
节气
时间
直射点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春 分
夏 至
秋 分
冬 至
各段的白昼是如何变化的?
思考: (1)说说寿光今天的昼夜长短情况?
(2)我们居住的地方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怎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天升旗最早?我们操场上红旗的影子哪一天最长?
2.思考: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度?也就是说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转的。
小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总约成66.5度的夹角。所以,太阳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射赤道,这就使得太阳的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一年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一年直射2次。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全年昼夜平分,而春分秋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全部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全部极夜。
(4)假如地球不自转,地球上会有昼夜更替吗?
3.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80页大字和82页活动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下问题)
1.填表:
温度带
范 围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四季是否分明
热 带
温 带
寒 带
(2)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光线直射的是 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带和 带,四季分明的是 和 带。
在地球五带中,我们寿光位于 带,这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
(4)在地球五带中,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 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 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 洲
(三)过渡:夏天我们为什么喜欢到水中去游泳?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呢?下边我们学习海陆分布与气候
由于海陆性质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 )气温低,陆地气温高;冬季,( )气温低,( )气温高。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在( ),最低在( )。 海洋月均温最高在( ),最低在( )。
地形地势与气候:过渡:你爬山的时候发现山的阳坡和阴坡植被有什么不同?山麓和山顶的气温有什么不同?(自学课本84到85页)
读图分析,安第斯山脉的阳坡和阴坡植被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西侧受来自太平洋( )的影响,位于山地( )多地形雨。同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 ) 度,这就导致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垂直变化。(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热岛效应:自学课本85页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良性影响是什么?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恶性影响是什么?
怎么降低热岛效应?
4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危害?怎样缓解全球变暖?
小结:(展示幻灯片) 智力闯关测试题
学情分析
通过本年级对学生的观察,学习过程的表现分析,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性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学生有本章前面三节“气温和降水”的知识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语文_21 曹刿论战《左传》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23 愚公移山《列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23 愚公移山《列子》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地理_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