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腔预防医学》讲稿
凌瑞 2014- 3- 13
第九章 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第一节 口腔癌的预防
口腔癌
–狭义:发生在舌、颊、牙龈、上腭、口底及其余非特异部位的鳞状
细胞癌
–广义:加上唇癌,涎腺恶性肿瘤,是世界上第 6种最常有的癌症
为什么要预防口腔癌?
–容易转移 舌癌—淋巴结 腺样囊性癌—血性转移–治疗费用高 手术大,难度高,常需配合修复治疗–预后差 5年生存率50%
–病人生活的质量不高 组织缺损造成功能缺陷及毁容,影响生理及心理
口腔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常用 10万分之几表示,权衡口腔癌的生病情况
–某一人群在特准时间内(往常是 1年)新发生的病例数。
–
男性为 8.7/10 万,女
我国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估计标化发病率 :
性为 6.0/10 万。 20世纪 80年代
国家和地域发病率差别大
– 口腔癌的最好发地域:南亚。
– 口腔癌与鼻咽癌最好发地域:东南亚
– 口腔癌的高发地域:法国、巴西、中东欧
– 在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口腔癌是最常有的
癌症,占全部癌症的 1/3
(2) 年纪
–发病率随年纪增长而上升,在高发地域发病年纪呈年青化
?我国:40-60岁为发病的最顶峰
?西方国家:60-70岁
性别
–男性多发
–男/女 3 :1
–比率因部位不同而不同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鳞癌)
? 1960-1965,男/ 女患者 2. 82: 1
1
? 1986-1990,男/ 女患者 1. 39: 1
女性患者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男性患者
部位差别
–影响因素:地域、气候、种族、生活习惯
–我国:以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等为常有,唇癌较少见–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舌癌最常有,其次是唇癌和口底癌。–印度:颊癌是最常有的口腔癌
种族–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与生活方式和习惯光系更亲密–黑人中的癌症比白人中的多见
–亚洲人和西班牙人的口腔癌少于白人和黑人的
死亡率
某一人群在一准时间内因某一疾病死亡的人数。常用10万分之几表示
种族、文化、环境因素不同,死亡率不同
口腔癌的行为特点
癌瘤:根源自上皮
早期:①上皮角化不全
②沿着小唾液腺导管生长
③横向癌化,浸润性生长
④多中心口内起源,口内多处均可发生
⑤多样的口外恶性肿瘤
晚期:①鳞癌:溃烂呈菜花状,疼痛
②唾液腺肿瘤:肿胀
肉瘤:根源自肌肉、神经、血管或结缔组织
特点:①多见于青壮年
②生长速度快
③常侵犯下颌骨
淋巴结转移,一个或多个牙齿松动
口腔癌前病变的流行病学
癌前病变:白斑、红斑
癌前状态: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白斑:与抽烟关系亲密,恶变率 0.1%~10%,病因尚不清楚红斑:恶变率较白斑高数倍
扁平苔藓:女性多发,恶变率较低,免疫性疾病
2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生病率低,恶变率高
需重视的症状:①红白斑②镜下有异样增生③增生的疣状白斑④伴白色念珠菌传染的白斑⑤不抽烟的白斑患者⑥有疼痛症状⑦红斑
口腔癌的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 、 生物因素
生活方式
–( 1)抽烟( 2)嚼槟榔 3 )饮酒( 4)营养不良吸 烟:与口腔癌亲密有关
证 据:
–烟草中分别出致癌物,烟草特异性压硝基盐
–烟草致使细胞突变
–患口腔癌的病人中使用烟草的比率高。口腔癌患者绝大部分抽烟,
不抽烟者少患口腔癌
–不同的使用烟草的方法致使某部位的口腔癌高发
–抽烟者中口腔癌的死亡率高于非抽烟者饮 酒: 与口腔癌的发生呈正有关
途 径:
– 使口腔黏膜对酒精中的致癌物质更敏感
– 代谢产物乙醛损害细胞
– 致使肝病,影响对致癌物质的解毒作用
– 影响营养吸收
– 抽烟和饮酒共同存在时有增强效应
嚼槟榔:东亚、东南亚、中国湖南、台湾
—容易致使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及颊癌
营养
–饮食和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低与口腔癌和口腔癌前病变有关。
–营养在口腔癌患者的治疗和恢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
–光辐射 –皮肤癌,唇红癌
–核辐射 放疗后病人 –黏膜表皮样癌,唾液腺癌
–环境污染
生物因素
1)口腔传染与局部刺激
–不良的口腔卫生、牙齿状况差(如锐利的牙尖或边缘嵴,不良的修
3
复体等)
很多口腔癌发生部位有折断牙齿、义齿卡环或不合适的义齿边缘等慢性刺激
局部刺激本身并不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其造成的慢性溃疡可能促使癌瘤的发生。
(2)病毒与梅毒
?HSV- 1(纯真疱疹病毒)、EB病毒、HHV- 6和HHV- 8(人疱疹病毒)
?HPV- 16和HPV- 18(人乳头状瘤病毒)
?梅毒
口腔癌的预防
预防口腔癌的发生
预防口腔癌对周边组织的损害
预防口腔癌的转移
预防因口腔癌丧失生命
口腔癌的预防
初级预防: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举措,未病先防。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疗、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