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pptxVIP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24.4 过零丁洋文天祥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爱国诗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新课导入同学们,翻开中国宋代的历史,我们会看到很多的伟大人物,如苏轼、陆游、岳飞等,而文天祥也是其中有名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英雄,感受他的崇高人格。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朗读指导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干戈:指战争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四周星:四周年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译文:当年历尽艰辛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兴兵抗元四年,战事逐渐消歇。课文研读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熟读经书,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金。山河:代指国家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译文:国家支离破碎好像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课文研读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课文研读3.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译文:(当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中悲叹自己的孤苦无依。课文研读4.颈联这两句妙在哪里?双关,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课文研读5.颈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这里指史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存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课文研读6.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合作探究《过零丁洋》的四联在内容上是怎样联系的?首联先写个人后写国家;颔联先写国家后写个人。由于“干戈寥落”,抗元的义军少,导致了“山河破碎”的悲惨局面,于是作者这个亡国孤臣顿生“身世浮沉雨打萍”之感。颈联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作者巧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抒发自己忧苦的心情。前三联极力渲染悲愤危苦的气氛,尾联则笔锋一转,道出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志向。文章主旨《过零丁洋》,诗人叙述了自己的身世遭际和国破家亡的苦痛,表现了自己以身殉国的决心。文本特色情感真挚,巧用修辞本诗情感上先抑郁忧愤后悲壮激昂,始终把个人身世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颔联巧用对偶、比喻,颈联地名与心境妙合,成为绝唱。诗词填空1.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