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名人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地理有什么关系?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几本书,我们从书里来学习有关人口迁移的知识。
【讲授新课】
人口迁移
定义: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和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15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2)某教授到南方旅游;
(3)三峡工程大移民;                             (4)某南方学生到北方读大学;
(5)某家庭从城市东部乔迁新居到城市西部;         (6)某人出国留学;
原因
阅读课本第12~13页活动中的内容,完成问题:
(1)人闯关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人口迁移?
分析材料,得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此外还有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因素。
  讨论第12页的图1-2-5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来说明人口移动的动因。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主要受自然环境(气候、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收入、交通、就业等)影响。
人口迁移是由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类迁移的发展
阅读课本第9页到第10页的内容,结合图1-2-1和图1-2-2了解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学生完成表格。
人口迁移
15—19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迁移路线
由非洲跨过大西洋到达美洲;由欧洲向西到达美洲,向东到达大洋洲
由亚洲向东到北美洲,向南到大洋洲,向西到欧洲;
由南美洲向北到北美洲;另外还有因为灾害和战争而引起的迁移路线
人口迁移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家→未末发国家。
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非洲黑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
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具体表现为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变化大;新兴城市、旅游业和新兴产业也造成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而引起迁移。
总结提升:根据课本图1-2-1和图1-2-2,在国际人口迁移对比表中填入“迁出区”和“迁入区”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欧洲
北美
澳大利亚
15-19世纪
迁出区
迁出区
迁入区
迁出区
迁入区
迁入区
二战后
迁出区
迁出区
迁出区
迁入区
迁入区
迁入区
人口流动
定义: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影响因素: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经济越发达,文化发展水平越高,人口流动越频繁
我国的“民工流”
(1)产生原因: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④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⑤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2)特点:
①流动依据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青人居多。③流动不稳定。④文化素质偏低。)(3)意义:
积极作用:民工的流动有效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许多外来民工承担了城市建筑、环卫、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利”是主要的。
消极作用:民工盲目无序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对社会治安和当地居民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它社会问题还有:违反计划生育,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损害环境等。
【总结新课】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一些基本情况,重点学习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人口移动的效应,在学习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有利的影响,也要看到不利的影响。本节内容与我们周围的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我们应灵活学习,学而用之,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可持续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_英国的制度创新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数列求和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酚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思想政治_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思想政治_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祝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人口迁移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人教版2003Module4Unit 2 Grammar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英语_人教版2003Module4Unit 2 Grammar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通用技术_结构的稳定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算法的概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算法的概念教学课件设计.ppt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