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山 “串连”的峨嵋山记忆
康儒林,山西人氏
上过军校,当过兵。
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利用执行任务、出差、办事等各样时机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
退役后,又利用各样假期的时机,持续行走于户外的各样不知名的地址。
花甲之年后, 还持续着这样的旅行。
旅行还在他的内心,他还会这样的走下去。
1967 年
文革开始后的第二年,我在海军南海舰队某部服役。 9
月 27 日,我从海军某部的驻地回家探亲,从湛江买火车票到柳州,再转车到河南郑州。
当我背着行李到柳州火车站售票厅时,被见告,湖南衡阳铁路因为造反派在搞武斗,火车不通行,不卖票!我被困在了柳州。那个时候火车班次不正常不算什么希奇的事情,全国人民都在搞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大串连,进京等待毛主
席的接见。 红卫兵主假如学生, 那时候的学校基本全部放假,
大串连能够免费乘车,设置在各地的红卫兵接待站还能够免费住宿。各地的造反派也不用上班,互相串连。
在柳州停了半天后,我想起了在几个月前认识的一群老乡,他们都在四川成都,约我一同去峨嵋山,我比较喜欢各处旅行登山,当时也没有什么“户外运动”这种提法,可是如果普通的景点和有点难度的山峰二者让我选的话,我一般选择去山峰,这可能也是早期户外运动的启发吧!出于对峨嵋山的向往,我买了四川成都的车票,从柳州转贵阳。火车在抵达四川境内的内江时又碰到了麻烦,列车广播说前方大
面积塌方,火车被堵在了内江火车站!延误 10 个小时,火
车才开始持续前行。到成都火车站是下午,我下车直奔成都
军区招待所,次日按留给我的地址找到了 10 多个老乡,
他们当时都是南下干部的子女,在文革前仍是高中生。
说起来和这 10 多个老乡的初次会面,也很存心思。几
个月前,我从广州赶回部队驻地, 在长途客车向售票员问路。
下车的时候,一位戴眼镜的红卫兵和我聊起来说我们是老乡,
他听出了我的一句话里的山西乡音。聊了几句后,他们要打算去海南岛串连,我回部队,于是就此分手。几天后,我从湛江遂溪搭渡轮过琼洲海峡到海口办事,居然又在渡轮上碰到了他们。到海口办完公务后,晚上就去电影院看电影,在电影院买票的时候又碰到了他们,大家都谈得很快乐,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并约我来成都一同去爬峨嵋山。
10 多个老乡很快就聚集起来, 有两个还带上了当时特别
稀罕的海鸥 120 双反相机。第三天,从成都乘火车到峨嵋山火车站,票价是 1 元,我用军人通行证能够买到半票。到了
峨嵋山车站后。我们一行又步行 10 多里路到县城,在县城吃完饭后,持续步行 10 多里到峨嵋山脚下的报国寺,开始登山。那时候的峨嵋山整个山上没有一个游客,特别安静,在穿越原始森林的时候,甚至有点恐惧的感觉。大家边走边
看两边的景色, 10 月初的峨嵋山晴天穿衬衣还热, 可是天气
一变,瞬间就是云雾缭绕,身上马上就感觉了冰凉。上山没有任何路,只有在林间穿行的羊肠小道。原始森林里黑糊糊的看不到天,茂密的枝叶铺天盖地。
雾气起来的时候,能见度变得特别低,我的身上都是树上滴的水,有些路面长满了青苔,变得很滑。为了上山的方便,大家每人拣了根枯树当拐枝,我在路边顺手拣了枝,拿走手里开初并没有注意,后来居然发现香味一直随着我,并且越走越香,越走味道越浓,正感觉奇怪,几个和我同行的老乡拿起我手里的树枝,仔细看了才告诉我说这是桂树,怪不得香气扑鼻。树林里没有人走路的印迹。
路上只需看见有大小的庙就进去看看,山上的庙可能从解放后就再没有任何修缮的印迹,残墙断壁,萧条残破。可是残破中保存了寺庙早期建筑的韵味,比起现在遍地的仿古翻新建筑来,更显得原汁原味。庙里多则十多个和尚,少则
二三个。如果想住宿的话, 就个师傅打个招呼, 给准备床铺。
床和房间不要钱,只是被子和铺盖一套一毛钱。
想吃饭的话就告诉师傅煮几斤大米的饭,米的价格按国
家排价,一毛四一斤,一斤粮票。师傅只收米钱和粮票,不
收其他工本费用。菜是泡菜,一个人一毛钱,随便吃。除了
庙里师傅自己种的蔬菜外,还有山里的野竹笋,虽然全是素
菜但也特别香,那种清香的米饭和泡菜再以后再也没有吃到
了。
除了吃饭和住宿,没有任何的门票等其他费用,天天每人连吃带住四毛钱就够了。
次日晚上,我们在住宿的庙里碰到了五个上海人下山,这是我们这次峨嵋山碰到的唯一一群游人。
第三天晚上,我们一进庙里就让师傅烧起一堆篝火,大家围起来烤火,顺便把树林里打湿的衣服烤干。师傅给我们烧一大盆开水,烫烫脚,围着火谈各地串连的见闻和感觉,很存心思。师傅也参与我们的讲话,听说庙里每年大雪封山前师傅们都要自己下山把米和粮食背上山,储备一个冬天的粮食。
我们边走边玩,上山用了四天时间,基本上看到有人的庙就进。
第四天到金顶。我把带的衣服全部都穿在了身上,一件厚毛背心还冷,于是向庙里师傅一人租了两床被子。
晚上听师傅说金顶很少有大晴天,能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