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书愤.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书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书愤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书愤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书愤 科目 语文 年级 高三 班级 时间 题目 教 学 目 标 书愤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重 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点 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难 点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 (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 ,含课练、作业安排 ) 一.由《示儿》导入,背诵。谈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复习关于陆游的文学常识。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 (今绍兴 )人,南宋著名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 ,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 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三.写作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鉴赏品味诗歌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 来的? 明确: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 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 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 《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五.拓展阅读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 加以分析。你还能列举陆游其它的此类诗句并作简要分析吗? 明确:“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 25 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 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 地的强烈愿望。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赏析: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 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 “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 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 《后汉书 ?班超传》 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 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 ,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 。陆游这样写, 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 “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 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 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 却又已经是 “心有余而力不足” 的郁闷心情。 “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 “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 “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 “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 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 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 六.总结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

文档评论(0)

zd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