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高效整合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高效整合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高效整合 整合一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 阶段 地位 代表文化与思想 发展原因 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原始 社会 中华文化的起源 —— —— 推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夏商 西周 —— “敬天保民”思想、礼乐制度、“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国家的建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春秋 战国 中华文化的 奠基时期 百家争鸣 社会大变革 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秦 —— 推崇法家学说 秦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汉 以儒家思想为核 心的统一的多民 族文化格局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尊崇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 南北朝 —— 玄学盛行 佛教传入,道教兴起 促进了儒、道、佛的交汇融通 隋唐 辉煌灿烂 三教合一、复兴儒学 国家统一;封建经济繁荣;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促进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宋 丰富发展 理学形成 儒、佛、道学说的相互渗透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明清 传承和转折 个性自由思想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君主专制强化;思想受到了钳制 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 近代 从衰落到复兴 向西方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 西方列强的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文化的进步 整合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及价值 内涵 主要内容 价值 以人为本 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积极入世,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肯定人的价值;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有利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民本思想 以民为本、爱惜民力,在治理国家时,首先要富民;敬畏民众;为政者应得民心,体恤爱护民众 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妥善处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获得人民支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家国情怀 是家与国相贯通,强调爱家向爱国的纵向提升。在家国同构下,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将家庭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家旺与国兴,和衷共济 家国情怀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天下为公 崇德尚贤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让德才兼备的人来治理国家 有助于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提高道德修养,成长为优秀人才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是指生生不息的精神,就是指自我努力学习,追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不屈不挠,永不停息;厚德载物是指有海纳百川、宽厚包容的精神,能听进去各种不同的意见,正确认识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成为激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源泉 和而不同 和谐而又不同,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交往、合作发展,达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 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人类和平发展,为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整合三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1.中国吸纳异国他邦文化的表现 (1)古代吸纳佛教文化: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中国人信仰的宗教之一;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理学形成;古代大量诗词、书法和绘画中体现了佛教理念,更加注重意境的表达;中国许多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蕴含佛教元素。 (2)近代学习西学: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洋务运动中建立京师同文馆、派人出国留学、翻译引进西方书籍;维新运动中宣扬民权、倡导建立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宣扬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中国不断吸纳外来文化的原因 (1)古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政府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繁荣,丝绸之路的开通。 (2)近代:欧洲传教士的活动;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落后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3.中国吸纳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1)古代: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丰富了中国建筑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2)近代:西学的引进冲击了封建文化体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了国人的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整合四 中华文化的传播对世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