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资料:病毒性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4例.docVIP

医学教学资料:病毒性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4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例21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病历摘要 患者男,7岁,因发热3天,神志不清1天,于2006年 3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突起发热,体温达39.5℃,伴头痛、呕吐,无腹痛腹泻。急至当地卫生所诊治,给予抗炎、输液等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缓解。1天前出现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 体查:体温39.2℃,脉搏120/min,呼吸28 急性重病容,神志不清,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无脓液,耳前无肿胀。颈有抵抗感。肺清晰。心界不扩大,心率12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 肝脾未扪及,肠鸣音正常。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右(+)左(-)。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 住院诊疗经过:入院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化脑?2.乙脑?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1.9×109/L,嗜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8。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胸部X线摄片未见异常。行头颅CT扫描示脑膜脑炎改变。脑脊液检查,压力210 mm H2O,稍混浊,白细胞WBC 310×106/L。多核0.32 单核0.68,氯化物108 mmol/L,蛋白质0.35 g/L,糖5.14 mmol/L。考虑乙型脑炎,脑水肿,立即予以吸氧,鼻饲流质、抗感染、输液等治疗,予以甘露醇、地塞米松、利巴韦林及抗生素等治疗, 二、病例讨论与分析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也称为日本脑炎,是以蚊子主要的传播媒介,乙型脑炎病毒为病原,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家畜家禽(特别是猪)是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但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母亲传递抗体对于婴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发病多见于10 岁以下儿童,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80%~90% 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潜伏期一般为10到14天。 病初1~3天,患者体温在1~2天内可高达39~40℃,会有头痛、恶心、呕吐、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可有颈部强直及抽搐。 极期出现在病程第4~10天,症状逐渐加重。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 呼吸衰竭为本病主要致死原因。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病变(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常在(10-20)×109/L,病初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随后,以淋巴细胞占优势,部分患者血象始终正常。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或微混,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学检查:早期在轻中度患者脑脊液中特异性IgM抗体检出率高。 凡在流行季节,儿童患者出现急起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等。实验室检查示血象中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脑脊液透明或微浊,细胞数轻度或中度增加,蛋白质稍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应高度怀疑本病。特异性IgM抗体检查、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荧光抗体检测及脑脊液抗原等出现阳性,有早期诊断价值。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有助回顾性诊断。 本病治疗用药须把握以下几条原则:①治疗关键是把好“三关”即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控制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适当选用退热药物。②止痉药物宜早用,慎勿过量,可单用、联用、或交替使用。一般首选安定。③呼吸兴奋剂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时使用效果较佳,可交替使用或联用。④由脑水肿所致呼吸衰竭时,应立即应用脱水剂抢救。⑤皮质激素多用于中、重症病人。⑥预防感染可先用青霉素,并发感染可加用强有力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含氟喹喏酮类药物等。⑦抗病毒和免疫疗法可选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⑧加强支持治疗,后遗症可针刺、推拿、按摩和功能锻炼,体质差者可选用人血白蛋白。 本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遵循了上述原则与注意事项,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与其他传染病相比,乙脑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由于目前乙脑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病后病死率较高,部分患者病愈后可留有后遗症,因此做好预防工作是控制乙脑发生的关键。本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其中开展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①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隔离期应着重防蚊。搞好畜类卫生,仔猪应注射兽用乙脑疫苗。②切断传播途径:主要采取防蚊、灭蚊。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用乙脑灭活疫苗对儿童及非流行区迁入的成人进行接种,流行区儿童6个月到12个月时首次免疫2针,间隔1~2周;2岁时加强免疫1针;6~10岁时再各加注1针。疫苗免疫后一个月免疫力达高峰,故应在乙脑流行期开始前一个月完成接种,中枢系统疾患和慢性酒精中毒者禁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刘征波) 三、专家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