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房”再也装不下乡愁记忆了,那就请拆了吧.doc

“空心房”再也装不下乡愁记忆了,那就请拆了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心房”再也装不下乡愁记忆了,那就请拆了吧! 自赣州市南康区十八塘乡人大主席卓宇在动员拆除“空 心房”工作中被樟坊村村民明经国用镰铲砸死开始, 到日前天 涯贴文《拆老宅,拆不出一个社会主义》的浮现。围绕“空心 房”一词的争辩甚嚣尘上。 争辩中, 最大的焦点就是一批乡土 情结很重的人士在说:那是我们的乡愁记忆。 在此,我 想断然地说上一句:空心房,再也装载不下你的乡愁,再也 延续不了你的记忆,再也更传承不了乡村的文脉。那就请拆 了吧! 何谓“空心房”,顾名思义,就是无人居住、无人使 用的房子;何谓“空心房”整治, 顾名思义,就是对无人居住 无人使用的房子的进行整治;何谓拆除危旧“空心房”,顾名 思义,就是对无人居住、无人使用的危旧房子进行拆除。拆 除只是整治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修缮。所以,“空心 房”整治工“空心房”拆除。 坦白说,我也是一个乡土情结 很重的人。所以,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对农村 的老宅进投注我深情的目光。 早在十多年前, 我就提出了“新 农村建设,如何传承历史文脉”的课题。 (附图:剪报《赣南 日报》 2006 年 5月 26 日)同样,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开始 对有故事的老宅进行寻访, 发出了“那些古老的建筑其实也就 是一位箴默的老者,瘦弱的身躯上也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在凝视我这个造访者。”这样的喻指。 (附图:剪报《赣南日 报》 2006 年 5 月 26 日) 但就是这样,我学挺赞赏赣州市 整治空心房的决策的。且不说,这是顺应美丽中国的建设需 要,是农村脱贫攻坚中优化人居环境的应有之义。也不说, 这是盘活农村的闲置用地、减少农民占耕建设的必然之举。 更不去说,危旧空心房危及群众安全,滋长蚊虫的破旧猪牛 栏危害群众的健康,板桥式的粪寮臭味熏浸着一个屋场。单 旧乡愁记忆而论,装载不下你的乡愁,延续不了你的记忆, 更传承不了乡村的文脉。事实上,我所见到的那些行将倒塌 的空心房,残垣断壁,毫无生机。即便是结构相对完好的空 心房,房内也是白蚁横飞、蛛网密布、蛇蜷鼠藏,已然没有 了记忆。难道,这就是人们需要的乡愁记忆。而且,即便是 有点记忆,没有整治修缮的它又还能承载多久呢?难道,真 的很有必要,为了少数人的愁绪或情结,任由这种房子自生 自灭,用滋长的蚊虫危害乡亲的健康,用弥漫的臭气呕心周 边乡亲,偶尔还出点危险殃祸他人? 所以,早在赣州市 提出整治空心房之前的 2015 年 5 月,我在读熊培云老师的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时》一书时,就以隔空对话的方式,提 出了我质疑: “对于乡愁,我认为不应该是记忆里的模样消失 后的那种惆怅。”“任何地方都需要推陈出新。记忆中的小桥 流水的确是很美的风景,古墙黛瓦也很迷人。但是,故乡是 故乡人生活的社会集成。 小桥通不了汽车, 古墙之内的房舍, 连卫生间都没有。这不需要推陈出新吗?”(见微信截图) 附上我当时的观点: “任何地方都需要推陈出新。记忆中的 小桥流水的确是很美的风景,古墙黛瓦也很迷人。但是,故 乡是故乡人生活的社会集成。小桥通不了汽车,古墙之内的 房舍,连卫生间都没有。这不需要推陈出新吗?我也是乡村 走到城市的人,在小县城居住,而且现在会昌县右水乡从事 着乡镇工作。生活在右水这方水土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 让家长变个模样。所以,我们这里,有垦山种果的,有开基 建房的,还有拆旧建新的。当一片片新的景象出现的时候, 还在右水生活的乡亲,无不欣喜宽慰。所以,我认为,乡愁 的惆怅不是失去记忆的惆怅,而是远离故乡的离别伤怀。只 要回到了故乡,山亲水亲人更亲,乡愁便是乡情。习总书记 讲的“留得住乡愁记忆”,不是留住故乡旧的模样,我理解的 应是留住那份浓浓的家乡情怀。对于那份该留住的乡愁,我 想,应该升华成一种情愫,是一份眷恋,是一份责任,是一 份自豪。如同父母一样,它终将慢慢变老,换了容颜。但我 们即便远离着,对他们依然有眷恋,有责任,更应当为他们 感到自豪。因为,只要他们还在,即便怎么变,还是我们的 父母。故乡亦如是,只要还在,不管怎么样变化,我们与它 同喜同悲!” “正如我所挂片的右水乡梅丰村,全村户籍 人口 800 多人,目前常住的只有四五十人了。我为那些勇敢 走出大山的人点赞,同时也为坚守在梅丰村顽强生活的人民 点赞。走出大山的人,他们享受了便利的交通、现代的通讯, 实现了安居乐业的梦想。坚守的大山深处的人民,他们顽强 的生活精神值得钦佩。在我的想法中,其实我更愿这个村庄 成为空心村,最终成了一种印记,人们都散布出去了。因为, 这里的确与山外的社会有太大的差距了。不是我们不想缩小 这种差距,而是将所有人民迁走的成本,远低于弥补各项生 产生活条件短板的成本。从长远来看,它终将消失。正如荒 漠化边缘的村庄,人们都勇敢地走了,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 活了,留下的仅仅在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