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狼烟”释义辨正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 等权威工具书均解释 “狼烟” 为烧狼粪升起的烟。 而纪实性很强的小说 《狼图腾》 中表述: 狼粪燃烧不会产生冲天的浓烟。敦煌学家李正宇教授基于有 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学资料认为: “狼烟”不是狼粪烧出来的 烟。故《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应对“狼烟”一词的释义 进行适当修订。
关键词:狼烟 ;工具书 ;修订
《现代汉语词典》 (第 6版)对“狼烟”一词注释为“古 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升起的烟,借指战火” ,《辞海》《汉语 大词典》等其他权威工具书亦取此义。然而,本人最近读姜 戎的小说《狼图腾》(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年 4月第 1版), 发现书中用了较长的篇幅(第 204 — 206页)写小说主人公
陈阵通过试验证明“狼烟”释义错误的过程。现将其中关键 的一段文字抄录如下:
可是一直到柴火烧旺了,狼粪还没有太大的动静。灰白 的狼粪变成了黑色,既没有冒出多少烟也没有蹿出火苗。火 堆越烧越旺,狼粪终于烧着了,一股狼臊气和羊毛的焦煳味 直冲鼻子。但是狼粪堆还是没有冒出浓黑的烟,烧狼粪就像 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比干柴堆冒出的烟还要 淡。干柴烧成了大火,狼粪也终于全部烧了起来,最后与干 柴一起烧成了明火,连烟都几乎看不见了,哪有冲天的黑烟? 就是连冲天的白烟也没有。哪有令人胆寒的报警狼烟?哪有 妖魔般龙卷风状的烟柱?完全是一堆干柴加上一些羊毛毡 片,烧出的最平常的轻烟。
众所周知, 狼是疾行动物, 其粪便不会集中, 不易收集, 要满足烽火台放烟的大量需求,其困难可想而知。上引文字 还告诉我们,即使有充足的狼粪用来燃烧,也不会产生冲天 的浓烟。作家姜戎曾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在内蒙古边境的额 仑大草原度过了长达 11 年之久的插队生活, 因此《狼图腾》 中这段有关烧狼粪的叙述,应是真实可信的。
如果说《狼图腾》为小说家言,不足为据,那么,专家 的观点也许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敦煌学家李正宇 教授在对有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学资料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 上指出:“敦煌存留的积薪堆和苣薪垛足以表明: 汉唐时代, 边地烽火,放烟用杂草野蒿之类,举火用苇苣束” [1] ,“若 依段(成式)、钱(易)、陆(佃)说施放烽烟用狼粪,那么 敦煌及居延地区诸烽燧遗址当有狼粪堆积,汉简中亦当有狼 粪燃烟的有关记载。而实则无论是居延地区、敦煌地区还是 罗布泊地区,诸烽燧遗址都从未发现有狼粪堆积 ;居延汉简、
敦煌汉简及罗布泊地区汉简中也从来不见有用狼粪燃烟的 有关记载” [2] 。他还进一步补充说: “在指出‘狼烟并非 特指狼粪所燃之烟的同时,并不排除烽烟燃料中可以杂有狼 粪” [3],“在戈壁滩上,凡是可以燃烟的东西,包括红柳、 胡桐、杂草、蒿艾,当然也包括狼粪、牛羊粪及其他动物干 粪等,都可以杂取兼储以备用,但绝非独用狼粪而已,也不 是以狼粪为主要燃料” [4] 。
既然“狼烟”不是(至少主要不是)狼粪烧出来的烟, 那么古代烽火台上燃起的用以报警的烟为什么叫作“狼烟” 呢?姜戎认为: “‘狼烟的本义应该是‘在烽火台点燃的、 警报崇拜狼图腾的草原民族骑兵进犯关内的烟火信号 。” 李正宇教授认为:西北的突厥、回纥(回鹘)以狼为图腾, 吐蕃虽不以狼为图腾,而其地则属狼星分野 ;唐朝人将吐蕃、
突厥、回纥等侵略军视同虎狼,晚唐时出现的“狼烟”一词 特指吐蕃等燃起的战火(后来逐渐泛指战乱) 。
可见,关于“狼烟” 得名的由来目前仍众说纷纭。 但“狼 烟”并非烧狼粪升起的烟,这一说法应是有确凿根据的。故 《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应先将“狼烟”一词的释义 修改为:“古代烽火台上燃起的用以边防报警的烟,借指战 火。”待完全弄清楚“狼烟”得名的真正原因之后,再做进 一步修订完善。
参考文献:
[1][2][3][4] 李正宇 .“狼烟”考 [J] .寻根, 2006,(2)
作者简介:陈文奎(1964―),男,山东省泰安市岱岳 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 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