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传统机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识中国的传统机械 学院:工学院 班级: 10 机械一班 姓名:范宜 学号: 20107020103 在古代,不同的文明地区有着不同的知识和技术传统。 要认识中国的技术传统,首先要探讨中国的技术 发展史。刘仙洲、梁思成等学者在 20 世纪前半叶创始了中国技术史研究。可是,技术史至今在中国仍是一个年青的学科。 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和现存的传统技术也就是认识或许说发现中国的技术传统, 我们至今对这一传统的认识还不充足。 一、对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的研究 对于中国机械传统的记述和传说长期流传一事, 惹起了历代擅长技术者和文人的注意和气奇。 三国时期的马钧曾再度发明前人的指南车、翻车,明末的王徵试图还原指南车、 木牛流马等。王祯撰《农书·农器图谱》,薛景石撰《梓人遗制》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记录了他们所认识的机械。 艺术家的作品也使古代机械的技术信息留存下来。比方,五代《闸口盘车图》认真绘制了水磨图, 《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宋代都城汴梁的船舶、车辆、桥梁等技术。 中国古机械较早惹起了外国学者的注意。 1909 年起,格里 (Giles)、摩尔 (Moule) 、朗基斯特 (Lanchester)等人先后推断过指南车的传动机构。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的 历史学家、机械工程学家和文博专家开始了中国古代机械的文件研究和专题研究。 1925 年,张荫麟翻译了英国人摩尔的 论文《宋燕肃吴德仁指南车造法考》 ,且撰写了《宋卢道隆、吴德仁记里鼓车之造法》 ,刊载在《清华学报》上。 1935 年, 刘仙洲在清华大学出版《中国机械工程史料》 ,初步整理了汉语古籍 中对于机械的记述。 王振铎则根据古文件的记录, 试图还原古代的机 械装置。 1936 年,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汉张衡候风地动仪制 法的推断》,并在北平研究院还原指南车、记里鼓车 [2] 。这些早期的 工作创始了中国机械工程史的研究。 1949 年以后,科学技术史在中国成为一项有组织的事业,实现 了初步的建制化,研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刘仙洲、王振铎 的工作代表了机械工程史的学术水平。 1950-60 年代,刘仙洲开展了机械原动力、计时器、齿轮、凸轮等方面的专题研究。鉴于这些研究,他撰写了通史性著作《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篇)和《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展史》 ,初步勾勒了中国机械技术发展的大概脉络。书中收入了对于耧、辘轳、独轮车等方面的调研成果。 后来,刘先生曾组织学者从 2 万余种古书中查找古机械的线索和记述,留下了大量的卡片。近今来,清华大学图书馆学者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 还原是古代机械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振铎等长期从事古代机械史的专题研究和还原。 在文件剖析和考古发现的基础上, 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还原了地震仪、指南车、记里鼓车、水运仪象、水排等机械装置,其主要成果收入他的文集《科技考古论丛》 。 英国李约瑟 (JosephNeedham)注意从东西方文明的比较这一视角,审视中国古代的机械和技术流传, 同时探讨机械技术与其余知识的关系。他参照了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 在王铃的辅助下 撰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分册。该书第一版于 1965 年,后 被翻译成日文和中文, 是外国学者认识中国机械技术传统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刘仙洲之后, 机械工程史的专题研究和检查工作仍有进展。 同济大学陆敬严在古代兵器和其余机械装置的还原研究以及立轴式风 车等传统机械的检查方面均有新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对秦陵铜车马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1990 年代,中间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全国的科技史家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集合展示中国学者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时,陆敬严、华觉明等学者,编著了该丛书的机械卷。 该书继承了刘仙洲、王振铎等中国学者的思路,适合参照了李约瑟和其他学者的著作, 在技术内容和结构原理剖析方面均有进展。 刘仙洲、王振铎、李约瑟、陆敬严和华觉明等所撰写的专著主要鉴于古籍的记录、 考古资料和部分传统机械的检查资料。 未来的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史研究还能够在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挖掘、整理和解读明清时期汉文文籍和某些少数民族语言文件中的史料;第二,充足利用现有的和将来的考古挖掘资料,开展科技考古研究;第三,宽泛而深入地检查现存的传统机械,探讨它们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第四,开展技术的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有连续的文化传统,保存了繁浩的古籍。有关古代机械的记录,散见于多种体裁的文籍之中。 但是,对于技术的文字记述或画图大多 过于简单,时常仅有只言片语,甚至找不到任何记录。考古发现能够提供某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但其内容显然是有限的。 多半古代机械的制作材料是木、 竹等不

文档评论(0)

138****55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