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有哪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有哪些 唐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有哪些 PAGE / NUMPAGES 唐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有哪些 唐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有哪些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经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制度。在唐朝, 经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材,那么它的考试内容都有什 么呢 ?接下来就和一同来看看唐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有哪些吧 ! 唐朝科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此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常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此后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朝常科的主要科目。 明经、进士两科,最先都不过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此后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 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 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补。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需熟读经传和说明便可中试,诗赋则需要拥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唐朝考试科目分常科和制科, 每年分期举行的叫常科, 由皇帝暂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举科,童子科等 多种。秀才一科,在唐初的要求极高,极罕有人能经过,此后渐 渐废掉了。俊士科不常举行。考试的方式有:口试,贴经 (填空 ),墨 1 义(相当于口试的笔试化 ),策问 (论文 ),杂文 (诗赋 )。 明经科的内容: 9 部经书,《礼记》、《左传》为大经 ;《诗经》、《周 礼》、《仪礼》为中经 ;《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 经,不不过是 6 经,此外,《孝经》、《论语》为必考。明经科的考试 方式一般不过口试,贴经 (填空 ),墨义。一般只需对经文以及说明, 记忆背诵娴熟,便可中试。 再看进士科。进士科本来只考策问,此后加上贴经 (填空 ),杂文 (诗赋 )。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 、《左传》。再加上贴《老子》,10 个问题中能答上 4 个即可合格。杂文要求诗赋各一。策问要写五篇。 策问主假如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 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进士科一般取中很难,录取率只有 1%-2% ,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唐前 期每科进士只取十几人,后期也只取三十几人。孟郊当时考取后,欣 喜若狂,作《考中后》:“春风喜悦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 ,可见 其难。 明法科,国家选用司法人材,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 唐朝的科举竞争唐朝的录取比率相对偏低,据《通典 ;选举三》, 唐朝“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 才能者无常数。”唐初大郡一般在 3 万户以上,以每户均匀 5 口人来 说,起码有 15 万人,换算下来,录取比率为总人口的 1/50000 。 到唐高宗时,录取比率开始上涨,特别是在武则天当政后,录取 名额大幅增加,科举已成为念书人入仕的最主要路径。 2 据《朝野佥载》:“乾封 (唐高宗年号 )从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 ; 垂拱 (武则天年号 )此后,每岁常至五万。 ” 曾任洋州刺史的唐朝经学家赵匡在其《举选议》中称,尚书省考试录取,“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 ,录取率大体是 5% 。固然此录取率比唐初增添很多,但因考生愈来愈多,录取率仍较低,所以出现了《通典 ;选举五》所说的状况: “故没齿而不考中者甚众。 ” 唐朝的科举竞争程度唐朝科举各科的录取比率其实不同样。 据《文件通考 ;选举二》:“进士大略千人,得第者百一二 ;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即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在 1% 至 2% 左右 ;明经科录取率较高,比进士科多了 10% 。 进士科录取名额每次仅 30 人左右,故唐人李山甫诗中称: “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十枝。 ”唐朝进士录取要求严格,宁缺毋滥。据《新唐书 ;选举志上》,唐文宗李昂曾诏令礼部: “岁取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用充其数。 ” 可能正缘于不可以“滥竽凑数” ,唐朝的录取率是科举时代中国各朝中最低的。据清徐松《考中记考》中的统计:终唐之世,贡举进士 凡 266 次,及第进士为 6642 人,均匀每次进士及第不到 25 人。明字科,文字理论及书法,考《说文》 、《字林》。 明算科,考数学,范围很广,选数学人材。 一史科,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 考贴也考策。 三史科,《史记》、《汉书》、《后汉书》均考,主假如选拔历史方 3 面的人材。 道举科,考《老子》、《庄子》、《列子》。 童子科, 10 岁左右的童子,考《孝经》 、《论语》。 我们从中能够看出, 唐朝科举考试的范围有多大。 从经文到时势政治、经济、制

文档评论(0)

183****6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