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积累词语,掌握词句意思。
2、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盼之情。
二、教学重点:诵读,翻译,词句积累,主旨理解。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文章内涵。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听歌曲《卧龙吟》导入课文
请学生简介作者
归纳: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丞相,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候,死后追谥忠武候。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出师表》,《诫子书》等
(三)请学生解读文题
归纳: “诫”是“警告、劝告”的意思,“子”在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在50多岁时给8岁儿子写的一带有警告性质的家书。
(四)诵读
1、学生朗读课文,标记生字注音,注意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并借助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2、请学生划分朗读节奏。
3、教师范读,明确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全班齐读
(五)课文翻译,文章分析。
(1)夫(fú):助词,用于句首 ,表示发端
(2)行: 操守,品德
(3)静: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以: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目的
(5)养: 培养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
风来培养品德的。
(6)非: 不,没有
(7)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8)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9)致: 达到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10)广: 增长
(11)成学: 完成学业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
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12)淫慢: 放纵懈怠
(13)励精: 振奋精神
(14)险躁: 轻薄浮躁
(15)治: 修养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16)驰: 指迅速逝去
(17)去: 消失
(18)枯落: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9)接世:接触社会
(20)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如果)年华随着光阴虚度,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六)、问题讨论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归纳: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切期盼之情。
2、如何才能修身养德?
归纳:“静”与“俭”
“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静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修生养德的重要作用
“俭”是节约、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节俭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3、“俭以养德”和“静”是一种什么关系?
归纳:节俭方能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
4、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长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何关系?
归纳:①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而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5、诸葛亮认为什么是修身成学的大忌?
归纳:①淫慢(放纵懈怠)
②险躁(轻薄浮躁)
6、诸葛亮几千年前对儿子说的话,今天还有意义吗? 你如何理解?
归纳: 《诫子书》的核心是一个“诚”字,作为中学生的青少年们必须从小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立志成学,加强思想修养,刻苦自励。
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及时改正,防微杜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 认识自己 表格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 认识自己 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 认识自己 教学课件.ppt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 认识自己 授课教学设计.docx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 认识自己 同步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1 认识自己 学案.docx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1《学习伴成长》教学课例.doc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1《学习伴成长》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1《学习伴成长》配套课件.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1《学习伴成长》配套授课课件.pptx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经典教案(2课时).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ppt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实用表格设计.docx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实用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课件.ppt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表格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实用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配套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同步教案.docx
-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表格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