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故乡》课前预习设计
预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字词等基本知识。
2、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初步把握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
3、联系时代背景,思考作品主题。
二、学法指导
1、圈点批注法:边读书边思考,批注自己的理解体会
2、精细揣摩法:找出妙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情感的变化
3、诵读法:反复朗读“希望”部分,熟读成诵,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四、创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的好友与乡邻同自己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他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他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五、知识链接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序幕、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课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识记字词
1、给加点的字加拼音
阴晦( ) 萧索( ) 愕然( ) 隔膜( ) 恣睢( )
2、解释词语
= 1 \* GB3 ①萧索 = 2 \* GB3 ②聚族而居 = 3 \* GB3 ③无端 = 4 \* GB3 ④愕然
= 5 \* GB3 ⑤瑟索 = 6 \* GB3 ⑥惘然 = 7 \* GB3 ⑦恣睢
七、1、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三部分?
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各有怎样的特点?试着概括一下。
九、课前熟读课文,重点阅读55段——74段
思考:中年闰土有怎样的特点?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将中年闰土的特点批注在书上
十、请结合创作背景,反复诵读后三个自然段,思考文章的主题
二、《故乡》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
2、运用妙点揣摩的方法,体会“我”和闰土之间情感的变化,评议闰土这一人物形象
3、通过反复朗读“希望”部分,来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课时安排:一节课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重点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完成《导学提纲》的练习。包括阅读写作背景资料,重温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情况, 识记生字词等。
【教学过程方案】
我说你猜,激趣导入新课(2分钟)
师描述作家,生猜作家的名字
第一题:提一盏小桔灯,照亮孩子们的心灵;捧满天繁星,如颗颗童心,安静,纯真,不老。(冰心)
第二题:他衣冠不甚修饰,头发蓬蓬然,朋友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猫头鹰”。他有会看夜的眼睛,会听夜的耳朵,他在二十世纪黑暗的中国大地上,一路奔走,一路呐喊……(鲁迅)
【设计意图:运用和学生做游戏的方法,通过教师描述作家,学生来猜作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熟知程度。】
合作朗读,理解课文内容(55——74段)(8分钟)
师生合作读课文,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共同呈现出来。生读课文中描写中年闰土的部分,师读少年闰土部分,穿插进行
(朗读内容见后文附件)
师提问:请谈一谈少年闰土有怎样的特点?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中年闰土吗?板书:苦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下,他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思考后回答
师提问:作者刻画这一形象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这种巨大变化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师生穿插朗读课文,由学生来朗读文中描写中年闰土的语段,教师来朗读少年闰土部分。三次合作朗读的语段,分别体现了闰土外貌变化,和“我”的关系的变化,以及由小英雄到木偶人的变化,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进而探究闰土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根源。这一环节符合新课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要求,也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妙点揣摩,品析人物情感(23分钟)
师介绍妙点揣摩的方法
大屏幕出示:“阿!闰土哥,——你来了?……”
生揣摩后,用这样的句式交流: 很妙,妙在
教师预设:
= 1 \* GB3 ①“阿”体现出“我”的惊讶、兴奋之情。
= 2 \* GB3 ②“哥”,体现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初中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二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_初中思想品德第三课第二框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数学_10.2 直方图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英语_Unit13 Section A 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Unit13 Section A 2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人教课标版 关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人教课标版 关雎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初中语文《故乡》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体育_跨栏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体育_跨栏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设计.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